![](http://k.sinaimg.cn/n/sinacn14/747/w450h297/20180406/fd24-fysuuyc1982988.jpg/w700d1q75cms.jpg)
二青春的印迹-----大串联见证文革
几天后,我们离开安顺,走上了安顺---贵阳这条出发前就确定了的串联之路。
安顺到贵阳近1百公里,这段公路山路不多,沿路有不少田地,因要绕开田地,公路弯道较大。如果走铁路,距离会缩短一些。为此,离开安顺的第一天,我们就在铁路上大步跳跃着走了好几个小时,腿很快又开始酸痛起来。这次的酸痛与前几天不同,不仅小腿酸[
阅读全文]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61_img/2015_04/40602_1165660_497392.jpg)
二青春的印迹-----大串联见证文革
那时年仅十二、三岁的我和谢萍,也许因毫无涉世经验,头脑过于简单,在空旷无人的山区公路上行走,居然没有任何害怕的念头或感觉。
几天下来,我和谢萍的小腿酸痛难忍,且两只脚板都起了泡,我们一跛一拐地继续前行,其他几位同伴只得跟着我们减速,为此每天都得多花一两个小时在路上。队长看我和谢萍跛脚走得可怜,曾考虑[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4c/f4/f3/fff3fca046988mqD2BI1.png)
二青春的印迹-----大串联见证文革
离开晴隆到贵阳前,我们每天上午8点左右出发,下午5或6点左右入住接待站。平均每天步行9到10个小时左右。走完平均40公里左右的公路里程后休息。到安顺的公路沿线,有不少近道可抄,为此,我们每天平均步行的里程实际上只有35公里左右。
到安顺的途中,不少公路与小路交接的地方,有岩石处都能看到落有串联队名称的毛语录和革命[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c8/93/f4/4a8993293292fdwJ7lMO.jpg)
二青春的印迹-----大串联见证文革
1967年新年第二天,我们完成了串联的所有准备。几天之后一个清冷的早晨,我们七个女生在普安中学的接待站集中,大家背上背着用黄色油布包裹着显得臃肿的背包,背包里只有8斤重的一条棉被,妈妈说睡觉时被子一半做床垫一半做被子,枕头就用身上穿的衣服做就行了,这样背包不会太重。每个人头上都戴着缝纫社做的布满褶皱帽檐塔拉[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3c/27/18/ab65ab506544IpPCOMeP.jpg)
无数事实证明:只要共产党愿意,他们可以改写任何历史,可以给任何人符合他们需要的头衔和各种高帽......共产党报刊上描述的我的外公,与他的子女和他老家织金的与他一起生活过的族人所陈述的几乎完全不同......
[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64/68/af/acd9a3329394EoP97DFy.jpg)
二青春的印迹-----大串联见证文革
我和运岚,谢萍一起回到农中后,各自开始寻找愿意接收我们的串联队。我们仨我的年龄最小,运岚和谢萍都是53年出生的,她们都满13岁了。运岚个头比谢萍大,几天后她就被一个由4个男生,2个女生组成的串联队接收,很快与我们告别到县里办手续去了。谢萍个儿跟我差不多,我们找了好几个队,无论我们怎么恳求他们都不愿接收我们,[
阅读全文]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61_img/2015_04/40602_1165653_455805.jpg)
二青春的印迹-----大串联见证文革
第一个周末回家回来后,我们不再一到周末就兴奋地只想回家了,因为父母们希望我们不要离开学校,要我们留在学校好好学习,放假再回家。很快,我跟其他三个“资产阶级小姐”一样习惯了农中周而复始的生活。
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我们有几节文化课,新生文化课比老生多一些,文化课之外的时间是劳动,星期六、星期天自[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e5/64/e1/f79ca9e70167RRAxFoNQ.jpg)
二青春的印迹-----大串联见证文革
爸爸的背影消失后,我回到宿舍,没有哭,上床把蚊帐放下来,用木夹子夹好,坐在蚊帐里寻找安全感。在妈妈特别为我准备的白布蚊帐里,外面的一切都看不到,很快就有了安全感。
突然,外面响起一阵喧闹声,我打开蚊帐,还没下地就看到几个人冲进来,她们把手里的东西放到自己床上后来到我床边,她们是麻厚玺,殷运岚和谢萍,[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a6/0f/92/27c794db65954cBteq04.jpg)
二青春的印迹-----大串联见证文革
1966年9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五上午7点半左右,爸爸背着妈妈为我准备好的一个臃肿的大背包,我背着没有书的草绿色书包,告别了妈妈和小弟弟,还有刚到我们家帮妈妈带小弟弟的小妹,跟着爸爸走了十几分钟后,到了在城边上的普安县长途汽车站。车站很小,车站的坝子里没有车,售票厅里有几个带着大麻袋的人,他们像是在候车。爸爸[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66/18/c0/5995d72416260na3vuit.jpg)
一儿时的记忆-----在运动中成长
1966年7月,12岁的我小学毕业了,无忧无虑地在家等待中学的录取通知。不上学的日子很好过,每天和住在木楼里的同龄小伙伴们一起跳皮筋,跳绳,到中学校园里捉迷藏,日子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中学开学的日期不知不觉地到来了。
爸爸为没见普安中学新生名单中有我而有些焦虑,木楼里的同龄人陆续接到了普安中学的录取通知,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