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小报”寻根又八十二篇。不久前说过文革“惊险故事”的宫廷版,和江湖比,那个忒端着,精彩度与突破性都差太多。空口无凭,上“小报”:取自1967年夏,天津工学院的“红卫兵”。少许背景一下。开篇第二行,在“李鬼”下面的那个字是“头朝右”的“雪”字,再下面是180度翻转的“峰”字。这篇江湖故事的角色之一[
阅读全文]

“美国太祖粉”,一个很Oxymoron的名号。当年,太祖在的时候,忠于太祖的小将们来美国斩获个人的“财富人生”是不可能的。忒背叛太祖了!用咱城茶轩一位高手的话说,那不成了“拜金乇粉”了吗?(注意,“乇”失去了“毛”的坚定一横)。当年的太祖粉可是忠在实处的:取自1968年夏,河南的“河南红卫兵”。“生活艰苦了,但离[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八十篇。听说咱国较大部分的人(大陆)不许随性去咱国较小部分(台湾)那嘎达逛街照相顺带传递“四个自信”了:就是不让去玩了。那这之前让去玩是怎么回事儿?想知道答案的未成行游客,尤其是那些响应咱党号召准备去传递“四个自信”的自干“游客”,学习一下文革历史就明白了。上“小报”:取自1967年夏,北京政[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七十九篇。文革期间,不是没有超刺激的“惊险”宫廷故事,比如,1971年的林彪林大帅事件,该是当年全世界数得着的“惊险”宫廷故事。可是,只此一个,而且是文革开始后五年多的事儿了,不够用啊。其实,还有别的“惊险”宫廷故事,上“小报”:取自1967年春,山东临沂的“红卫兵”。临沂的同学们应该是“[
阅读全文]

李鹏死了。才死,咱国的“官报”,就是“人民日报”跟着出个“讣告”,其文结尾处有李鹏“永垂不朽”这四个字。什么是“永垂不朽”?在报导李鹏死讯的咱国一个网站的帖子上,有网友贴出截屏图,显示上万的“点赞”。能把李鹏说成“永垂不朽”是侮辱智慧、践踏良知、投海文明底线。而且,也让“人民日报”版的“[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七十八篇。太祖驾崩是1976年的事儿,“前八年”自然是1968年。要说的就是太祖在1968年一次“有记录”的发言。上“小报”:取自1968年秋,苏州的“红太阳战报”。苏州“小报”说的,是那次有名的“殿训”,太祖把几个“造反领袖”找来说前两年的交往就是“一夜情”,你们别再跟我博感情了。这个[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七十七篇。“青龙偃月刀”,三国演义里面只有一把,由蜀将关公关云长所用,号称重82斤。因为重的有些离谱,所以,关大爷耍那把刀在实战中潇洒切削一事向来被读者怀疑。82斤,谁舞的动?罗贯中忽悠吧?好在,有太祖,帮罗贯中罗大腕一解委屈。上“小报”:取自1967年夏,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的“红色造反团”。(“暴[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七十六篇。不久前在咱城回首坛有网友谈到邮票与集邮的事儿,于是想到这个文革“集邮”的话题,侃一个。文革,说是关于“文化”的革命。革命前的“文化”是啥样就不说了,革命后的“文化”当然该是“更好的文化”。“更好的”怎么界定呢?有标准,就是太祖思想所界定的“文化”。具体些有太祖大[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七十五篇。“唱堂会”,现在的孩子们可能不熟悉。是说某个“剧团”给“权势”们送上小型的专场演出。按习俗,“堂会”得多少有个规模,像“著名”咱军歌手汤仙女士给某位将军一对一的“私唱”,那不算堂会,起码得是个“团”给一小群人表演。对“堂会”的传神再现,非相声大腕侯宝林侯老[
阅读全文]

“文革小报”寻根又七十四篇。广告,此时此刻都以数码或是“电子”形式为主。既然说咱国“较早”的,当然是经典类的广告方式,大招牌。上“小报”:取自1967年秋,北京通县的“通县风暴”。照片上面的说明是“伟大领袖XXX的巨幅画像”。就是说小将们抬着的那个太祖的牌子是“艺术再现”,不是照片放大。画中的太祖令人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