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海外安居乐业的朋友一定有过这种体验:偶尔会无意识地意识一下“我怎么会在这里?”特别是在文革那个闭塞环境下长大的人,对自己的今天常常会感到难以置信,会对现身的处境有种虚幻的怀疑。
每当产生这种虚幻怀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锦州“一步半”的家,赵县那没有电灯的黄土村庄。想到幸运的缘由时总想到要感谢谁,不信天不信地,当[
阅读全文]

小时候盼过年,就是盼吃好的,盼着吃到炒花生。那年头什么都凭票供应。炒花生春节每人供应半斤。兜里装着花生出去玩儿,玩儿的时候时不时从兜里掏出花生剥了皮送进嘴里是一种自豪和享受。凭票供应并不意味着有票就能买到,商店里常常没有货。很多东西商店开门前就去排队才能买上,花生也是这样。吃饭的时候羡慕独生子,排队买东西的时候兄弟越多越好,而且兄[
阅读全文]
记不得什么时候了,反正是很久以前,看过语言学家王力的一篇文章,题目记不清了,但是文中的两个例子记得非常清楚。一个例子:人们写信封时,往往在收信人栏写“×××父收”或“×××母收”或“×××老师收”。信封是给邮递员看的,邮递员与收信人没有个人关系,你让邮递员也跟着叫“父”或“母”或“老师”是不礼貌的。琢磨了一下有道理,以后自己写信封时就只[
阅读全文]

日本各地每年1月第2个星期一(今年1月9日)举行成人式,法定假日。走在街头,到处可以看到穿着和服的姑娘。
1街景
成人式由地方政府举办,大城市以区、街道为单位,小城市以市为单位。女孩子穿和服,男孩子一般穿西装。
2聚会
3很多人是中学毕业以后第一次见面,姑娘们看着彼此的变化嘻笑着。
4有的地方散会后招待新成人游玩儿一次。
5女孩子穿的和服[
阅读全文]

过新年,放假了。闲着想起了小时候玩过的和看人玩儿过的游戏。童年已去,童心难息,大家一起回想一下,看看你玩儿过哪些?
1推铁圈(滚铁环)
2摔泥巴锅把泥巴扭成锅形,锅底要薄,狠劲往地上摔,锅底破时声音最脆的获胜。
3挑筷子
4弹玻璃球
5攒烟盒---摔三角(类似扇元宝,东北叫扇piǎji)
6骑驴游戏先把人分成两队,每队人数相同,先石头剪子布,[
阅读全文]
·列宁(1870-1924)1924年苏联(创建苏联共产党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分之一在棺中。
·孙中山(1866-1925)1925年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保存未果。
·季米特洛夫(1882-1949) 1949年保加利亚(保共总书记,第三国际执委会总书记)1990年被移除土葬。
·乔巴山(1895-1952) 1952年蒙古(蒙古部长会议主席、元帅)陵墓拆[
阅读全文]

“初一、十五不会同时到来”是说好事不会同期而至。日本的儿童每年一次同时迎来初一和十五:圣诞·新年。圣诞要礼物,新年要压岁钱。
每年进入11月各个幼儿园便忙着开始排练圣诞会的节目,圣诞节前演出。圣诞老人总是在演出快结束的时候背着大口袋出现。大班有的孩子能看破圣诞老人是××的爸爸装的,接礼物时还会仰着头跷起脚问:“你是×[
阅读全文]

1979年片片绿毯包围了土黄色的村庄、树上新芽泛着光亮的春天,一辆卡车托着一道黄色尘烟向青年点驶来。这次不是发动机厂的卡车,是妈单位的卡车,百货供应站的卡车比一般的卡车还要大一圈。
从驾驶室走下来的是小范。
“新力,接你来了,收拾收拾回去吧”。小范一点修饰都没有,就像来接亲戚的孩子那种口气。他递给我一叠(大概有三联)纸[
阅读全文]
人们都希望“不折腾”,然而生活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不搞点花样折腾折腾很难出头露面,古往今来能折腾的人沾光。
1978年春,青年点有三个男生当兵去了,还有5个人被选调回城了。回城的就属于会折腾的:去后进队的4个人加上留在青年点的那个女党员。
去后进队的3个男知青中两个党员被招到省委招待所。道理很简单,来省委招待所入住的都是干部,需[
阅读全文]
“全民皆兵”给农村青年提供了挣工分的机会。
农村的年轻人都是民兵。年轻人的年龄界限不太清楚,从参加训练的人来看就是结婚与否,结了婚的人不来参加训练,但是民兵连长是三十多岁的已婚男人。一个村为一个连,连长是在公社注册的、开会也能记工分的干部,中年男子当然愿意承担。
冬闲期,县武装部派人到各村培训民兵。民兵培训和现在的军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