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往事(19)电报大楼的钟声位于西长安街六部口与西单路口之间的电报大楼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报时的钟声曾是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电子表,石英钟进入寻常百姓家以前,校准时差的方法,一个是广播电台的整点报时,再一个就是电报大楼的钟声。不过一直有个疑问没弄清楚,到底整点的那一刻是以第一下还是最后一下的钟声为准。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报时都会说“刚[
阅读全文]
写在《偏见与傲慢》之后写《偏见与傲慢》的初衷不是要讲过去的人和事,而是想探讨偏见和歧视这种现象及其危害,以及解决之道。个人的经历只是作为见证,写的时候心平气和,没有怨恨。再说为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而怨恨不已,只会继续伤害自己。又有谁愿意不断地伤害自己呢?受到过伤害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如果是唯一的就没必要写了,正是因为偏见和歧视仍然是随[
阅读全文]
偏见与傲慢上小学前我被母亲交给姥爷带到河北农村住了一年多,回来的时候,完全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模样,黑瘦,虽是浓眉大眼但面相有点粗旷,可能是在农村被风吹日晒的缘故吧,说话还带外地口音,因此显得不合群。同学间自然划分成不同群体,有社会底层市民子弟,随军家属子弟,有身份和地位的家庭的子女,还有干部后代等几个不同阶层族群,按家庭背景我本应属[
阅读全文]
京城往事(18)纳凉与冷饮在空调和冰箱还不普及的年代,夏季是难熬的。特别是三伏天,白天烈日炎炎,晒得路面发烫,沥青变软,夜晚闷热无风,好象不透气的蒸笼。屋子里呆不住人,只好在院子里,大街上纳凉。而院子和胡同里也没有多少凉风,甚至一丝风都没有。经常要跑到北海公园外的大桥上,坐在桥墩儿上才能享受到水面吹来的凉气儿。原来桥墩是汉白玉石的,有[
阅读全文]
虎头日记(15)猫鼠话移民那一回在岳阳楼,虎头和金毛鼠白玉堂曾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当然是在屋脊上比武过招之后,当时的情景那真是:锋刃如霜,飞花似雪,秋风萧瑟,夜色如水,只见月影中两个身形在空中翻腾飘舞,却不见刀光剑影,不若生死之博,更似激情探戈。罢了,咱不是写武侠小说,还是言归正传吧,比武之后,虎头和金毛鼠并肩坐在窗前月下。“你还[
阅读全文]
京城往事(17)天安门前留个影小时候看电影,好像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片头,总要先出一个金光四射的天安门城楼,之后才是正片。那会儿天安门城楼不对外开放,而且不让闲人靠近,金水桥前有士兵把守,还有铁栏杆拦阻游人。所以那时的天安门城楼是个神秘的地方。两侧的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倒是开放,门票只要一毛钱。全国各地来京出差,探亲旅游的大[
阅读全文]
虎头日记(十四)刀剪笑与圣雄甘地老爸喜欢听侯宝林的相声,有一回他听《关公战秦琼》,哈哈大笑,说,关公和秦琼差着好几百年呢,能搁到一块儿吗。嘿,怎么不能?看他还在傻笑,我实在忍不住了,我得出来说说,这事还跟俺虎头有关呢。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在关羽的西瓜摊上吃西瓜,就见关羽,一刀下去,那西瓜四分五裂,我看他切西瓜的刀法不错,不忍心看[
阅读全文]
京城往事(16)76年的抗震棚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记得是半夜,被床的晃动唤醒,起身拉门,却拉不开,感觉有一分钟左右,之后恢复平静。上床继续睡觉,并不知道那是地震。第二天,才听大人们说夜间地震了,各种消息也陆续传来,学校开始普及地震知识和逃生的方法。唐山那边的惨烈情形也不断传过来,官方媒体是没有详细报道的,都是私下里流传。胡同里[
阅读全文]
虎头日记(十三)对话孔子,君子小人论大选今天家里来客人啦,老爸正跟客人一起高谈阔论,我趁他们没注意,窜上柜顶,听听他们说什么,一个戴眼镜的客人正喷呢,“柿油党的卖口一个拿蹄压,指责海豹藐视国会,推翻政府搞大选,结果老百姓不在乎藐视国会,更在乎自己的荷包,那你说孔夫子讲的“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对不对?难道选民都是小人吗?”嘿,这是说[
阅读全文]
京城往事(十五)粮店和煤气站那时候,每家一个粮本,粮票是按人头核定的。定量好像是成年男性每月三十六斤,重体力劳动者还要多几斤。每月定量之内还分粗粮和细粮,有面票,米票,和用于买杂粮的粮票,北方以面食为主,所以最多的是面票。粮食的价格多年不变,只是偶尔调整一下,各单位都会开会传达文件,通知大家并作出解释以安民心。关于定量还有这样一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