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回成都,琢磨着出去玩一趟,要是我是一个人,那就肯定参加一个到川西高原采风的摄影团。但这次跟老公一路,他不摄影,摄影团的玩法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于是我开始研究纯玩性质的旅游团,十月的成都,街头到处充斥着旅游宣传品,上趟街回家手里就是一大把,发现一个问题:同样的主办单位,几份传单报价各不相同,打电话过去一问,时间和价格又大[
阅读全文]
游轮照例在一大早进入芬兰湾,我照例起了个大早,在船甲板上晃悠,企图捕捉进港时分赫尔辛基的天际线,失望得很,游轮在快要进城时拐进了一个工业港口,于是这一路就真没有看见什么值得惊喜的景色。
芬兰湾蓝色的水面上,偶尔出现一艘疾驶的快艇,划出一道白浪
赫尔辛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面前。这个城市修筑在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上,1550年瑞典国[
阅读全文]
游轮头天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尔胡斯出发,沿着波罗的海南部海岸线向东,航行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到达德国东北部港口瓦尔内明德(warnemunde),这个城市与邻近的姊妹城市罗斯托克(Rostock)都是原来默默无闻的东德小城,现在发展成德国北部海滨度假旅游地,2005年建起能够停泊大型游轮的码头后,瓦尔内明德港务越发繁忙,旅游业日益红火。
游轮进入瓦尔内明德港
[
阅读全文]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光从面积来讲,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首都,它占地2,517平方英里(合约6,519平方公里),主城区由14个岛屿组成,靠几十所桥梁连在一起,主城区东边是由二万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斯德哥尔摩群岛湾(Archipelago),通向波罗的海。群岛湾的岛屿在远古时期是大陆架上的一些裂纹,原为山丘和沟壑,后来由于地壳沉陷海水浸入而形成一个个互相独立的岛屿[
阅读全文]
塔林是波罗的海小国爱沙尼亚的首都,也是爱沙尼亚最大的城市,人口40来万。塔林老城是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中文译为“塔林”是个绝妙的巧合:古城堡里真是尖塔林立,有教堂的尖顶和钟塔,有城墙的园顶棱堡,有城门四周的圆锥尖顶瞭望塔,也有各种建筑的塔楼,高高低低,起伏错落,分布在隆起的山丘上,是个立体的城市,很有层次感,远远地望去,像一个[
阅读全文]
北欧国家挪威70年前还是一片失落荒凉的土地,工业落后于大部分欧洲国家,气候严寒,渔耕都极其不易,人民赤贫,大量移民到北美。20世纪50、60年代北海油田被发现,似乎受到上天特别的眷顾,挪威近海大陆架储藏着丰富的原油,而且是最优等的低硫轻质原油(lightSweetCrude)。近海油气的开发使挪威快速地工业化,很快成为世界第三大的石油生产国,积累起了巨大的财[
阅读全文]
描述北欧国家丹麦,恐怕要用一连串的形容词: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高幸福感、平等自由的社会。说去说来竟然十分接近理想中的(不是号称的)社会主义社会。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2年丹麦的人均国民收入(GNI)差不多达到6万美元,高于美国的5万美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福利好得来令人乍舌,教育、医疗、养老基本上国家全包,除掉这三座大山后,一般人家还存什[
阅读全文]
到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去看看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我想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到多的地方而且不愿意太劳累,那么游轮就成了首选,看中了翡翠公主号游轮11夜的航程,这个航程十分紧凑:在10天内到访7个国家,只有2天在海上,看看北欧和波罗的海的地图就明白了坐游轮在时间安排上为什么很经济:要去的城市几乎全坐落在海岸线上,游轮夜晚航行,一觉醒来就到了一个新[
阅读全文]
红腹啄木鸟(red-belliedwoodpecker)非常好看,毛色有黑白花纹,头顶是鲜红色,总觉得很像时尚界经典的配色:黑白相间的服饰配上鲜红色的围巾或帽子。其实我觉得称它为“红帽啄木鸟”更为合适,因为红腹不大明显,有鸟帮摄友称它为“红头小木匠”,属于我最稀罕打的鸟之一,在我居住的小区里很少见,今年只见过两次,两次都拍到了,但效果很差。
前[
阅读全文]
初春回成都,正逢打鸟时,操起家伙加入了打鸟大军。今年大旱,平时阴雨绵绵的成都一反常态,整天艳阳高照,接连二十多天楞没下过雨。天气好是好,可是经常蹲守的几个地方除了成都最常见的白头翁和地画眉,其它种类的鸟少得出奇,众摄友大叹今年是打鸟的“小年”。闲来无事与一块儿打鸟的朋友聊天,朋友已经打过四、五十种鸟,当我问及其中最漂亮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