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满天星的行摄游记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恼不已,不会因为记载的太少而悔恨终生。
个人资料
正文

初探德国,三小时横扫柏林

(2013-09-17 12:51:10) 下一个

游轮头天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尔胡斯出发,沿着波罗的海南部海岸线向东,航行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到达德国东北部港口瓦尔内明德(warnemunde),这个城市与邻近的姊妹城市罗斯托克(Rostock)都是原来默默无闻的东德小城,现在发展成德国北部海滨度假旅游地,2005年建起能够停泊大型游轮的码头后,瓦尔内明德港务越发繁忙,旅游业日益红火。

游轮进入瓦尔内明德港


港湾日出


港口附近的火车通向内陆,去柏林的火车单程要三个多小时

我们这是第一次到德国,虽然港口离德国的首都柏林路程有点远,我们还是决定去柏林一游,游轮要在瓦尔内明德停留14个小时,我们预订的巴士旅游团全程共11-12个小时,按计划路上一去一回要用去6小时,在柏林应该有5-6小时的时间,感觉好像还可以。一下船,大巴已经等在码头,车装满了人后就启程开往柏林。大巴行驶在高速路上,天气很好,路况很好,车速很快,路两旁看见浓密的树林和大片大片种满庄稼的农田,打理得就如同精心侍候的后院,不管是树林还是农田,都特别的整齐划一。树林大多是松林,长得笔直,林子中间没有一般树林那样的落叶和灌木,连杂草都少见,干净得就不像树林;地里的庄稼长得一般高矮,一般颜色,齐整整的就不像庄稼。这一路上就没怎么看见市镇,连村庄和农舍都不常见,更不要说人了。对德国农村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庄稼和树木的自动化大工厂!

我这一路上除了观赏道路两旁的田园风光,还默默地祷告:我们这么紧的时间,还要吃顿午饭,一大车五、六十个资深人士,一下一上车都要花不少时间,可千万别出点什么差错。大巴在高速上飞奔,不到3小时就到了柏林郊外,下了车才知道,要分成小组乘中巴行动,每个组的人数二十个左右,小组的导游开始叫每家户主的姓氏,大家听到自己的姓氏后就前去报到。我们这个小组的导游大卫是加拿大人,高中时来柏林游玩,爱上了柏林,便在柏林定居下来,在柏林IT行业工作,女朋友是德国人,大卫在柏林已经呆了二十来年了,夏季兼职做导游。他大概是个新手,热情满腔,经验不足,所以我们原应该有的5-6小时游览时间被想都想不到的事件给缩短成了3小时。

在柏林西郊分组后,一辆中巴前来接我们,上车后发现一个问题:中巴的座位不够,最后上车的人没有地方坐了。怎么会多出一个人呢?原来两家陈姓人家都跟上了我们的小组,其中有一家三口跟错了队伍。他们队伍的车已经开走,大卫只能让大家都上车,在途中联系把人还回去。大卫把坐位让出来,自己蹲在两行座位之间,想躲避交警(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去云南时的情形,超员时有人就坐在两行座位中间的地方缩头缩脑)。折腾了半天该走了吧?可司机不干了,这回算见识了德国人的较真劲儿,他指着车头的一行字:车的定员是22人,现在有23人,超员了他不能开,他用生硬的英语对大家说对不起这是违法的,而违法的事他不能干,搞不好他会丢执照。大卫跟他用德语讲了许久,又用手机跟其它小组和老板联系,后来司机在手机上大概是跟老板讲了几句后把车发动了开上了路。我不知道大卫和老板是如何把司机说服的,估计是承诺有事儿他们顶着,把司机完全撇清之类的。去柏林市中心一路上大卫没顾得上解说,坐在地上一门心思地打电话联系交接的事宜。此时正值柏林城中交通繁忙之际,终于在商定好的地点把老陈家交接了,我的祷告完全没生效,就这事儿就耽误了快一个小时。

我们这个19个人的小组乘中巴游非常好,行动起来很迅速,中巴在闹市区停车下客也容易。按理说我们时间紧中午饭就该找家快餐,大家买了上车吃多好,可大卫为了让我们领略道地德国美食,非要把我们拉到一家挺受当地人欢迎的餐馆,坐下来点菜,发现菜谱是德文,也没有菜肴照片,没法点,招待和领班忙和了半天才拿来两份英文菜谱,大卫只好一个人一个人地翻译,全部人马点完菜就用了半个多小时。这家餐厅上菜也慢的出奇,有的人都快吃完了有的人还在等菜。上洗手间要收硬币,很多人都只带了纸钞,只能去收银处换钱。换钱的、付账的、催上菜的都要大卫翻译,也难为了他,一个人忙得团团转。这顿饭吃下来就整整用了两个小时!那是有充裕时间的玩法,我们在这里挥霍的两小时就意味着要舍弃很多景点。果不其然,柏林墙就没下车、查理检查站就没下车、波茨坦广场就没下车、希特勒自杀的地下掩体就没下车,车一掠而过,大卫一开口,手一指,我们头一扭,眼光齐刷刷地往车窗外一看,就算玩过了,进博物馆就更不要奢望了。

言归正传,把这短短3小时里在柏林的走马观花结果呈现给大家。

我们首站参观的是柏林西郊的夏洛腾堡皇宫(Charlottensburg Palace)

夏洛腾堡皇宫是柏林唯一幸存的普鲁士时期的皇宫。由普鲁士王弗里德里克三世的妻子索菲·夏洛特建于17世纪末,是一座类似于凡尔赛宫的皇家避暑行宫。我们站在大门边,小组里有人听说是皇宫便大叫:“这么小的皇宫啊?”大卫忙分辩:“不小,很长的,要站远一点才看得到它的侧翼,后面有个很大的花园”。我们往旁边走,还没有看到侧翼的宫殿,就被叫回来了,没时间。

我们乘坐的中巴是大奔,开始有种很豪华的感觉。到了柏林市区,发现遍地跑的黄色出租车多是大奔,原来在德国大奔就是普通车哈,这个国家也太牛了。我们的大奔围着一个圆形的广场绕了一圈,大卫指着广场中间的纪念碑似的圆柱子说那叫“胜利柱”,为了纪念普鲁士王国赢得了几场战争而建。

胜利柱(Victory Column)。顶上是胜利女神,柱子上一圈一圈棍装的金色装饰实际是大炮的炮筒,从战败的丹麦、奥地利和法国那里缴获的战利品。1945年二战后,法国很小气地把炮筒子扒下来拿回法国去了,原因是不想让人想起法国曾败北给普鲁士军队。不过柏林750周年庆典时,法国总统密特朗同意恢复胜利柱的炮筒装饰。


议会大厦(Reichstag)


我们在议会大厦前呆了很久,听大卫讲述这座建筑的历史以及德国的近代史。德国在一战后摒弃帝制,走向了共和,建立了魏玛共和国。然而希特勒的纳粹党逐渐得势,19331月30日年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从此开始了历时12年的纳粹统治。希特勒上台后不到一个月,即2月27日晚,发生了国会纵火案,希特勒利用这个契机使国会授权法案获得通过,这就意味着希特勒可以在没有议会的批准下通过任何法例,独立制定外交政策,订立与宪法相悖的规定。本来是在国家遇到危机时才启用的临时机制,被希特勒用来扼杀了一切反对力量,实现了独裁统治。

殉难议员纪念碑。在议会大厦的右侧门有个纪念碑,形状特殊,由96块弹片状的铸铁组成,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一个人名,他们都是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国会议员,大多是反对党的成员,有不少是德国共产党的成员。


议会大厦侧面

由于国会纵火案标志着希特勒独裁的开始,在苏联眼中,议会大厦就是纳粹象征,二战最后阶段苏军攻打柏林时,为占领这座标志性的建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按照大卫的说法,这座建筑虽然被德军当做军事工事,但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美军来说,连柏林城本身都被认为不会影响战争的结局。但对苏军来说,将红旗插上议会大厦的房顶是彻底战胜希特勒的象征,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它拿下。守卫大厦的德军抵抗得很顽强,苏军用猛烈的炮火将大厦轰开了缺口,然后冲进去一层一层地争夺,一间屋一间屋地搏斗,在1945年4月28日到30日议会大厦的争夺战中,德军有大约1000人阵亡,而苏军阵亡人数大约2000。仅仅3天时间里就为这座建筑丧失了几千条生命,在大卫看来全是无谓的牺牲,本来可以避免的,他的观点反映了西方人的看法:苏军太铁腕太漠视生命。苏联人这样干所显示出的血性,使西方以后也不敢轻易对苏联言战,由此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说不一定,俗话说:穿鞋的怕光脚的,光脚的怕不要命的。

这座建筑的意义太特别了:它标志着纳粹历史的起始点和终结点。以前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时,看苏联影片《攻克柏林》、《解放》时,总感觉那段难以置信的历史发生在一个遥远的时期,一个遥远地方,如今站在议会大厦的跟前,看着大厦侧面墙上残留的密密麻麻的弹痕,那段历史突然变得真实起来,真切得你可以用手去触摸。

柏林城的许多建筑在战火中几乎被完全摧毁,到处是废墟,有团友问大卫柏林在战后是如何清理这些废墟的,大卫的回答很触动人。他说清理城市的工作几乎全由柏林的妇女用手来完成的,她们是这场战争的幸存者,也是最不幸的受害者,失去了丈夫、儿子和兄弟,失去了房屋和财产,没有了生计来源,每天到指定地方去报到,用手搬运瓦砾碎石断墙残壁,以换取果腹的食物。想想她们有多么可怜,胜利方的妇女虽然失去亲人,但以后的日子总是扬眉吐气的,而战败国的柏林妇女这一生每天还要默默承受心灵上的巨大屈辱。

柏林墙遗址的标志。我们从议会大厦的右侧往勃兰登堡门的方向走,大卫指着地上一长溜砖砌的线条,说那是柏林墙的痕迹,二十多年前,一堵高墙就立在那个地方,将柏林一分为二。


柏林城的门户-勃兰登堡大门。勃兰登堡大门离原来的柏林墙很近,位于东柏林一侧,冷战时期是东、西柏林的隔离带,属于军事禁区。作为德意志统一标志的勃兰登堡大门那时又成了德国分裂的象征,颇具讽刺意味。


时事变迁,现在的勃兰登堡大门恢复它的历史地位重新成为德意志统一标志,也是热门旅游景点,大门前美军和苏军争先向姑娘献殷勤,一派和平景象


横贯柏林主城的大街:菩提树下大街。起始于勃兰登堡大门,向东方延伸,这条柏林市最著名的大街两旁,建筑风格竟然相当的平庸,大卫说,是故意规划成这样的,新建筑的风格不能太抢眼,不能抢了勃兰登堡大门的风头。

大卫说你们不要光看表面,大街两旁建筑的内部可有些看头了。我们在大卫的带领下,走进菩提树下大街南边的一家银行,银行大堂里有座相当瞩目的抽象雕塑,这是世界级建筑大师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的作品。盖瑞的作品以夸张的造型、奇妙的线条见长,西雅图的音乐体验厅,洛杉矶的迪士尼音乐厅都是他的杰作。

盖瑞的作品

我们下一站是去看附近的欧洲犹太死难者纪念园(Holocaust Memorial)。大卫带领我们抄近路,从菩提树下大街上另一座房子中穿过,这座房子是一所艺术学校,虽然匆匆而过,也在走廊里看到不少艺术品

这座展示人体美的石雕,据说是在挖地基时发现后出土的,没来得及仔细看,好像还是个名作。


艺术学校墙壁上的一幅画


这是东德时期的“形象建筑”。由于这里离西德很近,为了让西德人看到东德人民也过得不错,东德政府特地修建了这座漂亮的带阳台的公寓楼。


欧洲犹太死难者纪念园。由大大小小高低不一的两千多块灰黑色石碑组成,纪念600多万遭受种族灭绝而死难的犹太人。石碑的基底越往中间越低,石碑之间的距离只容得下单人行,所以参观者走到石碑群中就如同隐身了一般,不见了踪影,留给人沉思幂想的空间。


希特勒地堡的旧址。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5月8日,德国宣告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就此结束。这个地方如今是公寓楼的停车场,只有一块蓝色的牌子上有简短的说明,大卫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后纳粹的狂热分子把这个地方供奉起来。


原东德境内的电视塔。我们的车行进到某条街的时候,大卫让我们看电视塔的圆球,阳光照在上面,在球面刚好反光成一个十字架。大卫称这个现象为“上帝的报复”(God’s Revenge),东德政府压制宗教信仰,但他们建的地标物上面老出现十字架,据说东德政府想了各种办法来消除球面的反光,涂上涂料啦、改变颜色啦,都无济于事,是不是天意呢?


老博物馆门口的雕塑。我们最后一站是博物馆岛,大卫带我们上到了老博物馆门口的台阶上,不是要进去参观,而是将此地作为观景台欣赏对过的柏林大教堂,他说这个角度拍照不错。


老博物馆门前的铜雕


柏林大教堂。艳阳高照,大教堂前面的喷泉溅出雪白的水花,水珠的细末在阳光照耀下泛起虹彩,孩子门在喷泉池中嬉戏


戏水的孩童

 

这个系列的上面几集:

“斯德哥尔摩,有岛有水又有船”
“爱沙尼亚塔林,没有童话的童话城堡”
“乘翡翠公主号游北欧和波罗的海: 挪威奥斯陆”
“乘翡翠公主号游北欧和波罗的海: 哥本哈根”
“乘翡翠公主号游北欧和波罗的海: 行程概述”


访问我的博客看更多博文:

大漠满天星的博客目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