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水宁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9-11-16 23:01:35)

***受安慰的孤独 在论坛里读到网友分享的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也许因为翻译的缘故或者大师本身语言的艰涩,似懂非懂,歪打正着合了“意会”的要旨。加缪恰好说出我在写《一条大河》时的模糊感受:人生因其荒诞而显出悲壮,因其痛苦而显出充实。“西西弗沉默的喜悦全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岩石是他的东西。。。这些行动变成了他的命运,由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1-11 22:04:21)
***故事之美 写一个爱情故事其实有点伤神。像钻木取火,奋力将情感聚集在木棒的顶端。而预先感知到它伤感的结局就越发伤神。毕竟爱别离是难以逃脱的人生之苦。如果在爱情之外,还有对一个城市一段青春的不无伤感的怀念,那几乎就要伤上加伤了。 不过那仍然一个自以为美的故事。起先我只打算写一写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或根本无法理解,那道看不见摸不着却难以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9-11-05 23:20:02)
*夜的能量 今天想起来可以改一改风格。不要每篇都前浪推后浪地奔向某个结论,倒不如增加一些跳跃感。而这个想法多少和读立兄的《只是等待》有关。 立兄的这首诗《只是等待》好像前段时间在他的博客里读过,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这次被他特地拿出来示众,就去多读了两遍,因此读出些意味来。我向来以为立兄的文字特色是可以将念头记录下来。那些念头就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尾声一 十多年以后,她辗转找到郭子的电话号码。一听到她的声音,郭子就在电话那头大叫起来,“你还活着呀!这些年同学聚会,大家都在找你。你连一点儿音信都没有。”还没等她回答,郭子又说,“你还记得那个人吗?你知不知道他找了你多久。。。”她借口以后再细说就匆忙挂断了电话。她不想听到任何有关他的消息。这么多年以来,他已经变成她心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过了二十多天他回北京出差,只呆一个晚上。夜晚两人相依相偎。她关切地问,“天天都要喝酒吗?”“差不多吧,中国这个酒文化真的没办法。酒桌上一热络,什么都好商量。”“这么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别担心。我好歹是个钦差,真拉下脸来没人敢灌我。”“酒后。。。会乱性。。。”他不料她说出这话,一时间有几分愕然,随机扬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接下来的半年两人鲜少联系。她开始准备考GRE。她还没有真正下决心要出国,就是为了逼自己学学英语。而且这个单位实在沉闷了一些,也算给未来留个想头。 有一天她接到他的电话,说他手头有两张这个周末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的票。就在青年宫,离她住的地方不远,问她想不想去。她微微有些诧异,估摸着他的女友临时有事,所以拉她去顶班,就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她第一次见到他是在郭子的生日聚会上。郭子是她的同学,北京人。父亲把单位分的四合院里的一间平房给他住,郭子又设法向外扩出一米多用作厨房。对于一群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这样一个落脚地真是幸福。所以郭子家里总是人来人往。 郭子认识的人实在太多了。发小邻居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同学校友,还有他们的朋友朋友的朋友。。。这天来的十多个人她都不认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9-10-18 23:35:14)
这次刚回论坛那会儿,信心正处于高位,好像晃一下就能溢出来。可能因为刚刚读完麦肯纳的书,对于他所说的“开悟”过程略有头绪。麦肯纳很确定地说,开悟就是无我。这比所有大师们云山雾罩的说法都要清晰(但是因为语言的局限,越清晰越可能出错)。自从知道自我是什么,就信心满满地以为离“无我”的距离也不是那么遥远。最关键的是,麦肯纳的方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9-10-15 23:30:22)
上周的《中国好声音》鸟巢决战夜,开场是22强学院合唱《我的祖国》。之前的那一期合唱是《我和我的祖国》。每一只鸟儿都能感知节气的变化,都知道这时该做什么。 看着一群年轻的孩子天真地娇柔地明媚地唱着“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有一种奇特的违和感。但是我仍然听得心潮起伏。记得以前看薄熙来指挥下属唱红歌的视频,发现薄真的喜爱红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9-10-10 23:44:31)
好像提到“存在”这个词的人渐渐多起来。不过我感觉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在说什么。他们说是为了找存在感。但是他们既不介意什么是存在感,也不介意自己是不是能找到。也许这就是无意识状态吧。 我说大多数人的时候不包括我自己。我已经被推搡到人群的边缘。这么多人在相同的愿望相同的烦恼中转圈子,实在是拥挤不堪。我不知不觉就离开队伍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