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时,有一个教数学的老师,解放前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只有三个孩子,老婆也有工作,所以日子过得不错,有去过他家的同学说,看上去家底也不薄,同学们就以为他出身有钱人家,四清时,传出消息,居然这位老师的家庭出身还是工人.
学生们疑惑了,按照阶级分析,旧社会能上大学的,非富即贵,按照忆苦思甜惯例,穷人家应该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哪会有钱给孩子上学的?
后来听了有年[
阅读全文]
以前博文里讲过,我的舅舅大概1030年前后重庆的求精高中毕业,考取了省银行,从小职员做起,几年就升任四川省银行泸州分行主任,另外还有相当一些亲戚抗战前后就职与银行界,所以父母有时说起一些事情,也就知道一点.
他们说是解放前,银行工作确实不错,虽然不是铁饭碗,工资也不算高,但是,注意这个但是,银行职员自己在外面做点生意,银行不但容忍甚至还加以鼓励,鼓励的方式[
阅读全文]
话说1977年初,四位帮帮被抓才几个月,形势起了变化,咱就不说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孬,城里的学生还在准备下乡,已经在广阔天地战来战去的新一代农民不耐烦了,相信政府方面一定在筹划什么事了。
我还是在那家酒厂“四支烟”夹着东一棒子西一榔头地混着,突然,周口地区的地委和地革委哪根筋搭到别的地方了,要把周口镇(当时还不是市)下到黄泛区农场[
阅读全文]
自吹一番的酒文化,其实要点在于如何劝人多喝,原来有些纳闷,以前的中国食品的供应是不充分的呀,阳光再灿烂形势再大好,买不到肉还是买不到,该要票还是得要票,人们怎么会自己不喝而拼命想办法劝乃至逼人喝酒呢?加工资的时候咋就没有人拼命说别给我加别给我加呢?
电视剧手机里范明演的那个"哥哥"说出来了"俺们河南人实诚,东西不够哪怕咱自己不吃不喝,也得[
阅读全文]
想必看官中会划拳的不少,中国的喝酒,已经上升到“酒文化”的地位了,不知有没有哪所大学开这样的课呀?所谓酒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划拳,本人不算个中好手,靠蒙也曾打过通关最后才陪了一杯。
那年还在酒厂,附近几家工业单位如农机修配厂电厂酒厂及良种试验场的采购人员,由修配厂出头摆了酒摊,不敢在单位办,就到修配厂一采购员家,因为他老婆是试[
阅读全文]
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建立起来的。该制度主要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劳保医疗费用在1953年以前全部由企业负担;1953年改为根据行业性质分别按工资总额的5%~7%提取。1969年,财政部发布规定要求中央国营企业的奖励基金、福利费和医药卫生费实行合并提取办法,统一按照企业工资总额的11%提取[
阅读全文]

上海话中的“乘坐”电车也好公共汽车也罢,那个动词变成了“轧”,就是“挤”,很形象地描述了车况。
无论长袍马褂还是西装革履,车来都差不多慌忙,这位西装少爷,大概十分清闲,悠哉游哉得很,哪家小开呀?
大概不是高峰时段,车上很松,小姐无需急忙。
怎得一个“轧”字可以说清?外加一个“吊”啦!!
你慌我忙,大[
阅读全文]

还是上一张照片的同一天同一批人同在一工人新村。
以前说过是江南新村,在这个工人新村里有几栋房子不归该厂,是国防科委某某研究所的,所以干部(中层)多技术人员多,平均收入也比其他房子的普通工人多,在家不讲上海话的也多些,当然小孩之间还是上海话的干活。
因为该所曾归部队编制,即便后来(1965年)改制归X机部,但待遇不变,比如在那三年(天灾[
阅读全文]
五十年代及更早,本人还小,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六十年代记得住事,也多少知道去观察一些事了,小孩子的眼睛看得很浅淡很直接,不过范围很小,无非就是同学邻居,亲戚,家里大人的朋友,因为基本自己的朋友就是同学,或者再扩大一些,兄弟姐妹的同学什么的。
也只能说说上海了。
最有钱的大概就是民族资本家了,人数不多但在某些局部地区还真不能算太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