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人的文革中国之旅
-读《中国回归》
木愉
《中国回归》(ChinaReturns),是德国人克劳斯·梅纳特(KlausMehnert)于1971年写的。早在1929年,他作为一个学生就到过中国了。之后,他又多次到过中国,在二战期间,他在上海居住了将近五年,教书并且做《二十世纪》杂志的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8年又到过中国。1969年想到中国去看稀[
阅读全文]
名字中的“小”字和你的人生
木愉
邓小平的中间有个小字,邓小平到了九十多岁,权倾一国,也没有把这个小字换了,比如换成谐音的晓。邓小平的名字虽然有个小字,但他的大格局、大抱负和大胸怀有谁会怀疑?他曾经领导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变。有谁会怀疑他做的是大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大人物那里,凡夫俗子在形[
阅读全文]
一个美国丈夫木愉今天跟同事桑珠闲聊了一会儿,她说他丈夫辞职了。他们几个月前搬了家,到了更南的一个城市去。她丈夫以距离为由,把以前的工作辞掉了。辞掉了工作,他并不积极找新的工作,在家里赖了好长一段。后来,架不住妻子催促,他终于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找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每小时只付8美元,在一个商店里负责销售活物的部门做销售。这个商店就在我们[
阅读全文]
哲学夫妇和哲学儿子木愉多年前,跟一家哲学夫妇认识了。他们有一个儿子,当母亲的经常邀请我们儿子到他们家去玩,以便他们儿子不至于太孤独。多年过去,彼此的儿子们都成长起来。他们的儿子继承了父母的衣钵,也走上了哲学之路,本科上康奈尔,现在读麻省的博士项目,专攻语义哲学。那里是乔姆斯基(Chomsky)的大本营。真正的哲学家或者有些哲学味道的人都有些[
阅读全文]
吃的是乡愁
木愉
最近一段时间中午饭都吃自制三明治,图的是中午能够把办公室的门关了,打个小旽。一直都安之若素,以为自己也有了一颗康德那样的哲人心,可以在重复中寻找到井然的秩序和恒定的快乐。不料,就在前天,把三明治送到舌尖上的那个瞬间,莫名的厌恶蓦然而生。于是,昨天就决定午餐在外面去吃。到哪里去?对几个选项稍微斟酌了一下,决定到[
阅读全文]
中国留学生多了有多的不好木愉据不同渠道统计,到2015年底,在美国各个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已经有36万之多。这个数字是空前的,在美国历史上从来还没有过数量如此众多的中国学生。而且,中国留美学生的数量还在与年俱增。中国留学生蜂拥而来,原因有三个。第一,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上乘,中国人从来重视教育,一直对美国大学心向往之。第二,中国人富有了,到美国[
阅读全文]
到茶水间去续茶的时候,看到收发室的接待员伊丽莎白在吃饭,就打了招呼。记得她女儿刚刚高中毕业,就问她,她女儿毕业了干什么。她说去州南部的一个大学读书。我又问读什么专业。她说是牙科保健。我连忙点赞:“好,实用,需求大,今后不愁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接着,我就说学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之类是多么不靠谱,拿了一纸文凭,却不为商业化的[
阅读全文]
春假干啥去?春假是学生生活中打上享乐符号的时间段。寒假的意义主要在于回家和团聚,暑假虽然叫假,其实学生们在假期里干的主要还是跟生计和事业相关的事,比如打份工,比如到某个公司做做实习生,为毕业后的未来作个铺垫。春假来了,学生们都逃亡似地离开了校园,校园一时尽显萧条。周日到校门口那一带逛了逛,发现这里的各家店铺真的是门可罗雀啊。本来这[
阅读全文]
事发三天前的小镇从布鲁明顿往东,经过大约18英里蜿蜒的山路,一个袖珍小城就会展现眼前。这个小城叫Nashville,一条主街和旁边横插出去的几条小街密布着一个个精致的店铺,店铺大都经营各式各样颇有艺术品位的家居摆设、饰物和用品等等。这是印第安纳州一处旅游热点,除了冬季,这里游人如织。进入冬季,因为游人稀少,营业的商家也稀稀落落。不过,冬日的小镇别[
阅读全文]
乔姆斯基当年就是我的偶像,偶像现在还活跃着,这次他又对美国大选接受采访,发表感慨。在他看来,川普之所以会冉冉升起,并可能最终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乃是因为“恐惧”和“社会的分解”,因为人们在新自由主义时期感到孤立、无助并成为无可理喻无法驾驭的强权的牺牲品。他把现在的政治环境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相比较,认为现在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