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乃皖江农家子弟,志学之年远离故土,与人交流,至今自觉乡音难改。
当适校园时光也曾练习普通话,诵唐诗,吟宋词,赛歌咏。后来浪迹天涯,辗转南腔北调,与乡土气息相混杂。
因而故乡人听我说我洋,江湖人听我笑我土。
语言很神奇,口语中的乡音,在歌声中却消失殆尽,不较真听不出来。好像口吃者,讲话不利索,唱起歌来却顺口的多。
朋友[
阅读全文]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UdgmIUE46SWgtXhIcWYPnQ王羲之绢本《草书平安帖》,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字。学界对它的摹刻年代有不同推断,综合起来有两种观点:明代王世懋和现代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认为是宋代摹本,疑为米芾所摹;明代文嘉、孙鑛、吴其贞,清代顾复、安歧则认为是唐临本。虽然确切年代暂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绝不晚于宋代。因为著录极多、流[
阅读全文]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有朋以陕北方言吟诵,音长绵邈,别生韵趣。昨日雨湿,得暇书此四尺。[
阅读全文]

玩味字画,欲养眼福,以当真迹,好纸墨色氤氲,尤沁心脾。
亦如阅人,一睹真容一聆妙音为快眼耳。
美颜美图乃至影视滤镜,个个白面粉腮,似一锅元宵沸腾,何足为观。
书画拍摄由于纸质,光线,制作等因素,图片仅作网络传播,实下真迹耳。
(大凡佳作,原件都较图片耐看。借由实际纸墨,体会所谓烟云之兴,并激发一种热情,超乎寻常。[
阅读全文]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OXqjlU70RVqeT3ZcftaeNQ王宠草书作品欣赏《送李愿归盘谷序》,洒金纸本,纵25.8厘米横110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据王宠自云此帧书于醉后,姿态横溢,自然酣畅,颇能显其情性。书成于嘉靖己丑(1529),时王雅宜三十六岁。起手数行笔势稍缓,若行若草,笔势较敛,结字趋紧;二十余行后,笔始纵逸奔放,转为草体。时而笔势长拖,如「耳」、「[
阅读全文]

释文:常以忧闷为其劳也,冬熟将船取米物,必寄千斛乃可济也。药物十月内采取之,还人不复耳。三月一日报。*怀素此帖所谓一笔草,当本王大令大军帖(中秋帖),兼其狂怪也。(知其渊源,创作中切忌刻意效法,无其笔力道性者易入油滑而落江湖习气)。[
阅读全文]

元宵粽子虾皮饺,白面馒头绿豆糕。不是老来春梦断,奈何人说血糖高。四尺生宣[
阅读全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EwNzc3Ng==&mid=2651905828&idx=1&sn=a480c7741cd9317650689e649acb5209&chksm=84c72d4bb3b0a45d4d8897f6150d0480a61be17b42465527842a287491f4fbf1d8b578c2ebdc&scene=132#wechat_redirect人民文艺八十春黄钟大吕中国梦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阅读全文]

写右军字易入秀滑,须时时意贯顿挫,亦如策马带缰,不忘乎勒,此正是右军雄处。
王觉斯深谙,或恐过也。赵松雪以章草法临《十七帖》,使转简率,筋脉相连,颇具风神。
附:临《采药帖》
释文:鄉里人采藥,有發夢而得此藥者。足下豈識之不?
乃云服之令人仙,不知誰能試者。
形色故小異,莫有嘗見者。
謝二侯。
注:释文有四种,吾[
阅读全文]

原文图片:https://mp.weixin.qq.com/s/mpGrH_1kpfIXQETJDr0N_g民国书家中有“江南大儒”之誉的钱振锽(1875-1944)《名山书论》中所言“大抵古人执笔只求其便,今人执笔只求其难,吾不能不伤今人之愚矣”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时,不能不佩服其见识之高远。今天,我们就看看古代书法大侠们是如何握笔的,让我们穿越千年看看当时的”书法教育影像“。一、东汉的执笔东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