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国画通鉴
2013年1月29日,孙先生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孙其峰,男,汉族,1920年生,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求异存同斋主。山东招远人,国立北平艺专毕业。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阅读全文]

来源晒宝会《汉宫春晓图》(局部)《汉宫春晓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明代仇英作,绢本重彩,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图》(局部)作品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宫中缤妃生活和佳丽百态;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
阅读全文]

自作五绝入印:
屈尊随小意,
巧语悦时声。
岂不爱吾道,
沧浪水浊清。
[
阅读全文]

-观人所作(诗词书画等),悦人所长,不论今古。留心审视他人犀利之笔,结字、造句、运毫、点画独到之处,以为我用。所谓内行看门道,即使某一细枝末节。于己可取者,亦启发亦借鉴。当下各路网评以专攻人“短”为快,实乃失智之举。譬如吃鱼,啖肉便好,何必偏跟鱼刺较量!况所讥之短未必是真短,或许是真长,反求评者自身功力和眼界到否。“心怀成见[
阅读全文]

来源中国书法
作画时,要心在画中之物,石涛深悟此理。画黄山松,要懂得黄山松之情意,做诗也如此。我曾作《迎送松》诗道:“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
——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学画如打铁,要趁火热的时候打,不能停,不能歇。又如逆水行舟,不进便是退。
——1934年语。[
阅读全文]

放大古人的画,看到了意外的东西书法欣赏2023-04-0207:29Postedon江苏古人的画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你想不到的东西,细看真的是很有意思其实,古人创作的国画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的东西用心考究起来简直乐趣无穷不信?那这次咱们就来看看古画里的细节之趣你一定会惊呼原来古人这么时髦往画面里塞了好多东西此物叫枕凳可以算作一种枕头中医也经常请患者把手搭在上面按[
阅读全文]

来源中国美术齐白石作品有些人看了齐白石的花鸟草虫画,心里真喜欢,可是嘴上总是说:“人是我们描写的主要对象,我们应该学习齐白石的创作方法,但不必学他的花鸟草虫。”他们觉得花鸟草虫不过是小玩意儿。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不能提倡。自从齐白石获得国际和平奖以后,这种论调渐渐消失了。把绘画当成政治形象或生活图解的观点,现在站不住了,因此可以[
阅读全文]

-世间有可与语者,便有不可与语者。
可语者一点灵犀,或能相互启迪;
不可与语者似击石凿井,夹汗上火,未必能逢源。
泉白
[
阅读全文]

魂萦村口,觌家母,手跨竹篮从苍青碧野小径中走来。竹篮内装有针头线脑并布麻杂什。母亲衣着平素大襟布褂,藏青色,髮髻乌黑,笑容可掬,不见老相。余喜发一声惊呼,便张臂欲拥却不可触及,但视无言,其身影渐渐淡化而退,似冰融雾散。余怅然擎泪而醒,知是一梦耳。二十离家去,未孝双亲老。梦中开眼看,春晖明月好。*23年3月29日晨记[
阅读全文]

来源微水墨艺术荷塘消夏图87.7cm×52cm1985年文|画李可染“师造化”是我国古代一切有创造性的画家所提倡的。明、清食古不化之风曾遭到一些革新派的反对。清人石涛痛恨那些把“师造化”变成一句空话的“正统”派,在他的《画语录》中针对脱离生活、一味重古仿古的恶习,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主张。慷慨陈词:“古之须眉,不能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