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宇平
五、摇笔最能凌浩荡,落墨端为发幽妍王铎一生都在理性与情感的矛盾中煎熬,他追求怪力乱神,时时发出胆大妄为的艺术言论,但在现实面前,他又一次次匍伏于中庸的戒律之下。他以为『书法贵得古人结构』[22],他又讲『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23]他心中的古人是谁?当是二王、颜柳和米芾等。傅山也讲师古,『字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字』,[24][
阅读全文]
作者:李宇平
四、手挽狂澜非复古,山人笔下见新姿[21]王铎超越前人的地方还在于其章法和墨法的独创,在章法上,王铎采取『雨夹雪』的方式,即参差不齐中大小错落,单字的重心轴线与整行的重心轴线总不相合,或大或小地存在一定的角度,通篇来看,疏密相间中回环抱应,穿插争让中开阖扭结,从而乱中见整,齐中又散,种种矛盾的对比使得精神挽结在雍容自得[
阅读全文]
作者:李宇平
三、旁参篆隶作奇变,不与宋元作后尘[6]王铎的字东侧西歪,在结构上常使用『侧左转右,侧上转下』的体势,在字的左右部分或上下部分施以角度上微妙的变化,这样,不仅使每一个字产生了生动的姿态,同时也产生了体势。就单个字而言是外敛内放,这一点是得自颜真卿的。傅山在结字上吸取了王铎『侧左转右,侧上转下』的体势,而摒弃了王铎外敛[
阅读全文]
作者:李宇平
二、瘦硬通神且莫提,柔毫点驻任东西[3]
『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4]。笔法是书法的根本所在,笔法物化即是点画形态及线条的质量。用笔的差异,造成了王铎与傅山草书的差异。
王铎的线条异常劲健,在运笔过程中常有线的改变,忽粗忽细,时方时圆,尤其是翻折的应用,独具匠心。自旭、素始方笔翻折,没有一个[
阅读全文]
作者:李宇平
继元代回归晋唐书风之后,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晚明书坛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纵横豪迈酣畅淋漓地一扫前人的温文尔雅和甜美柔媚,以惊世骇俗的面目迥异于传统的审美要求,这其中以王铎和傅山最为引人注目。王铎是贰臣,以『大节有亏』而被士林所不耻,但四百年来学书之人却每每为他沉郁顿挫、腾挪跌宕、真力弥漫、气势如虹的[
阅读全文]

连日击球,膝痛臂酸,诗成未幾運毫,遂拈案头便笺,权以硬笔草之以记。
斯年五月似清秋,
夜雨落英寒气稠。
野树繁花浮皓雪,
仆松淡古隐飞虬。
幽心高寄甘萧瑟,
晚翠何须早发愁。
身染诗篇非独处,
况将雄笔赋神游。
*繁误写杂
[
阅读全文]

放下终须无奈后,
自嘲还在解嘲先。
春来思絮何堪弄?
澹澹云裳一缕烟。
[
阅读全文]

昨日路过旧货店见此大碗,请诸位古藏方家鉴识雅教。
[
阅读全文]

王铎诗文书画兼擅,尤精于书法,真、行、草、隶诸体悉备,无一不工。正书宗颜、柳、钟繇;行、草书则师二王一系大家书,尤以二王及米为主。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书风飞动跌宕,沉雄劲健。其墨迹传世甚多,作品也多有刻石,最负盛名者为《拟山园帖》与《琅华馆帖》。
王铎书法在当时即颇[
阅读全文]

帖文:
辛卯二月,過龔公孝升齋,同北海、雲生談詩,披少陵卷。龔公曰:其書數行。
時彥甫十指壓紙,墨調氣和。恨吾老病,兼以數夜勞頓。女郎按箏吳歈,不放王癡出門。至臂痛髀軟,作吼豹聲,始得間奔入轎子中,而日晃然出扶桑矣。
為告龔公曰吾疲,龔公豈不首肯,豈不首肯?
王鐸率筆,奉孝翁社長。
记:
古人爱书至此,亦属美谈。前年吾因家事返和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