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专事实践、不学理论。
历史上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孟子小时候,家门口有片坟地,常常有人死了送来这里丧葬。埋人要举行丧礼,家属们四肢牛马一般伏地嚎啕大哭,孟子经常站在边上观看,深受濡染和熏陶。小孩子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模仿,每次回[
阅读全文]
四、只临碑帖、不读碑帖。
初步临帖的朋友,一般很重视对单个字的笔画、结体的观察和临摹,却很少关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忽视对作品整体章法的把握,更不会去体验和感悟作者当时书写时的情绪以及在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迹象,也更说不上对作品所[
阅读全文]
三、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
初学书法当然必须从古法学起。是否出色地学习传统,决定着你将来的书法根基。然而,学习古法是为了最终创新法,而不是因袭古法,墨守成规。很多人在传统功力方面狠下功夫,甚至于形神精妙、假可乱真的程度,却就是不愿向今人学习,与现代书法老死不相往来,一概斥之为丑[
阅读全文]
二、自己乱画、不临碑帖。
朋友问我:“不临帖能写好书法吗?”我说:“不能”。朋友肃然道:“那照你这样说,第一个书法家临谁的帖?”——我窘然无语!虽不能回答这“鸡与蛋谁先有”的问题,但不临帖注定学不好书法。阅读全文]
即日起陆续转载“水城新津书画博客”中
《学习书法中的十大误区》
以嚮翰墨同道。
一、选帖不慎,临帖不精
1.如何选帖?
选帖,如同拜师,拜字帖的作者为师。要写好字,就要拜名师。名师,才能出高徒。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人人都想进,[
阅读全文]
□书法、太极拳、中国画、京剧、古琴、烹调等皆讲味道,味道不对,一切免谈。而那味道,由何而来?系由人之文化气质而来。如今,似乎一切味道都不太对了。各领域都类转基因食品、人造牛黄、人造美女。□在粗放写意之笔墨中,有极精细之笔状物,为一妙。
□传统、生活、修养三者齐一,自创造矣。
---节录梅墨生
[
阅读全文]
人身容易老,万事度闲庭。
仕路催名朽*,亲情养宅馨。
居烟迎旭日,旅鹤送流星。
欣汝高天上,语时一俯听。
*路,朽误书作禄,臭。方家一笑。
[
阅读全文]
临和创,常态是:临到七八分,创到三四分,临得好,才创得好。常见是:长期临帖,不会创作,以为猛临,“自然”会,不废脑。
技法如银子,到一定程度,就“够用”。要更“够用”,得花。捂着银包,怕越“不够用”。都说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懂创作,才真懂技法。帖临得再牛,也别得意,人家的技法,借来的钱,还傻乐,[
阅读全文]
凡习书,都有“两位”老师:古人,今人。两位是“偶像”,自己是“粉丝”——更谦虚,是“走狗”。独师古人,不闻今人气味,不可能,都说了,如今连饭菜,都嚼不出早年滋味,“与时俱进”啦。只师今人,菲薄古人,可能,却不可取,取法乎上嘛。两位老师可同时请来、先后请来。请来,还要请走。眼下“大师”,各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