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智永▼(唐)怀素▼(唐)高闲▼(唐)空海<日本>▼(宋)大慧宗杲▼(宋)无准师范▼(宋)圜悟克勤▼(南宋)虚堂智愚▼(元)清拙正澄▼(元)中封明本▼(元)一山一宁▼(元)了庵清欲▼(明)担当▼(明)憨山▼(明)破山明▼(清)八大山人▼(清)弘仁▼(清代/日本)良宽▼(清)髡残▼(清)石涛▼(近代)李叔同(来源:深圳市书法院[
阅读全文]

冯子振(1251—1348)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洲客,湖南人。元代散曲家、诗人、书法家。自幼“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读”。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47岁登进士第,人称“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侍制,以“轮番值日,以备顾问”;继授承侍郎,连任保宁、彰德节度使。晚年归里著述。谥文简。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为[
阅读全文]

清代恽寿平书法手迹欣赏行书册高清大图19张。
恽格(1633-1690),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东园草衣生、白云外史、南田老人,江苏武进人。以父兄皆忠于明朝,故不应举。攻古文辞,擅书画,世称“南田三绝”。由于其画名较大,掩盖了其书名,他的书法,秀雅流畅,[
阅读全文]

《送梨帖》王献之释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王献之《送梨帖》曾入清内府,图版为《三希堂法帖》摹刻。此帖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韭花帖》杨凝式释文: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韭花帖》行楷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为杨凝[
阅读全文]

笋碧瓜黄蔬豆香,溪藤一尺香方方。
较量总是寒风味,除却江南无此乡。
shu
[
阅读全文]

明代杨循吉行书灵谷帖真迹2015-12-04yac8com书法欣赏明代杨循吉行书灵谷帖真迹,纵30.7厘米;横358.9厘米,成化丁未(1487年)十月书Readmore[
阅读全文]

清世宗雍正皇帝行书欣赏《三月三日得雨诗卷》绢本,纵38.7厘米;横84.5厘米,乾清宫贮藏。
胤禛(1678—1735),即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氏,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723年登基,在位十三年。受康熙皇帝影响,胤禛亦喜书法,远师二王及晋唐诸家,近法董其昌[
阅读全文]

金农的隶书取法与手法,他自己说的已很明白——“余近得《国公》《天发神谶碑》二碑,字发奇古,截毫端作擘窠大字。”金农用笔方扁,横粗竖细,首尾齐整,撇画多方圆轻重变化。结体早年一般偏扁,晚年偏长,均呈现古拙奇逸之趣。
金农(1687-1764),清代著名画家[
阅读全文]

杭州栖霞岭31号临近岳王庙的一条小巷,一座两层小洋楼隐于林中,穿过沙孟海先生书有“黄宾虹纪念室”六个大字的墙门进入院落,可见一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的雕像立于楼前,布袍长衫,谦恭慈祥,平易朴实。1948年夏,年届85岁的黄宾虹欣然应聘国立杭州艺专教授,从北平南下并于1950年栖居于此,走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创作了大量的精品佳作,达到了他艺术生[
阅读全文]

别看唐伯虎风流,写字一点不马虎!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该文是由沈周首唱,后者有文征明、徐帧卿、吕常、唐寅等人创作。《唐寅落花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