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
阅读全文]

徐悲鸿先生四十岁时评说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比《任伯年评传》早了十四年,显然赞赏之余,缺乏周密思考、逻辑论证。评任伯年在刊发徐悲鸿1950年冬所写《任伯年评传》时,墨迹图照、文字誊录是徐先生弟子黄养辉先生提供的。黄先生在《徐悲鸿与任伯年评传》中说,徐先生一生重视实践,摈斥空谈;对艺术持论极严,不肯轻以一言评人。徐先生在该文中[
阅读全文]

针对球友单反击球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问题1:如何加强单反的上旋效果?上旋的加强可以通过3点来实现: 击球前球拍和球的高度差要大,球拍要从比球更低的位置开始上挥。 和第1点有点关联,在击球前我们的重心需要降得更低,击球时依靠我们的右腿(以右手持拍为例)蹬地快速“站”立提供更多的向上的升力。如果对方的回球[
阅读全文]

郭熙《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郭熙的《早春图》轴,堪称其经典之作。《早春图》轴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水墨。画左署款“早春,壬子郭熙笔”,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钤有“郭熙笔”长方印。山,笼罩着薄雾,迷迷蒙蒙;山势蜿蜒曲折,连绵起伏;山脉愈翻愈高,愈翻愈奇;山峰或揖让顾盼,或高耸独立,令人仿佛已经置身其中。但[
阅读全文]

写字是最好的训练办法,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凭空圈圈画画,总要有个依附,否则日久必致生厌,而且也不全面,所以学画宜兼学书,练习写字。字写好了,不仅题画可以增加画面的美观,而在画时,对于点线用笔,帮助实多。为什么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画人,初学时画还可观,到后来[
阅读全文]

一个游走于艺术世界的精灵。一支画笔,一块画布,便是他的一切。激情的投入,血与火的碰撞,对自然的热爱和尊敬,顺着画笔在画布上卸下一片汪洋。有生之年,倾注了全部生命的画作。本文来源:最绘画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阅读全文]

道不须臾离,可離非道也。神兵尽落空,枉费参修者。[
阅读全文]

和珅(1750—1799)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和珅少年家贫,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因机灵善辩,仪表俊伟,受清高宗赏识,历任显官,后升任军机大臣,居此要职二十四年。历代书法评价中,书品和人品是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人品历来高于书品,正所谓因人废字。乾隆皇帝爱书法,和珅刻意摹仿乾隆的书法,[
阅读全文]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曾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将西方绘画元素带入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光影、造型,强调描绘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让徐悲鸿先生一笔一画,再现技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