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思泉论书绝句》2016-05-09尹思泉尹思泉诗书原创历代论书者,千秋各异。或长篇大幅,或寥寥数语。文言晦涩及描绘玄奥之处,今人揣摩难解,而望文生义者,遗谬后世。至唐宋以来,可窥之于歌诗,或论碑,或议帖,或自叹,或誉人,或咏当下潮流,或颂前贤建树,皆为作者一时感触,塞胸萦怀,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遂吟之于笔墨成句,试举几例,如:宋朝黄山谷[
阅读全文]

谭延闿《枯树赋》
阅读全文]

“线性”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1、线形线形,系指点画的具体造型。它是笔法的具体体现。无论书法的何种书体与字体,每一点、每一画都有确切的造型。“蚕头雁尾”、“铁柱悬针”等既是。有的比较形象一些,可以以物类相比,有的或者说大量点画,就很难以物类相拟对,但是,每一个点画都有着确切的形态造型。这种造型是指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而[
阅读全文]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城南&rdq[
阅读全文]

明代黄道周《九疑七言诗》,尺寸170×41.6cm,嘉德2011春拍,成交价322万元。
黄道周与张瑞图一样,立志颠覆传统审美趣味,革新晚明书坛软媚薄弱之风。张扬个性,不拘成法。其书遒劲雄畅,气力外拓,不像张瑞图那样将力与形都抱紧成一团,似乎随时都准备抵御着外力。黄道周[
阅读全文]

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人(今属浙江省)。父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延佑元年(1314)以父荫补华亭县尉,不就。自幼爱好书画,聪颖绝伦,被视为神童。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
阅读全文]

《兰亭序》的精髓,就微观而言当然主要在用笔。虽然书圣挥写的《兰亭序》,是无意而就的神作,但是对《兰亭序》的笔法解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行书的用笔方法很多,以其灵活性、伸缩性、多样性等特点著称。因此,想把行书写好,掌握行书的用笔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用笔的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书写质量。▲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神龙本)1、用毫得当行书[
阅读全文]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寇胤哲墓誌,正書原刻,洛陽,北周宣政2年(579)1月4日葬。未托裱,墨紙尺寸:33.5×34厘米+30.5×31厘米(蓋),民國拓本。本文来源于书法欣赏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阅读全文]

三言两语2016-05-05尹思泉尹思泉诗书原创”十年窗下无人问,一天星斗焕文章“。
近日从旧稿中摘录短文数则,乃一时草率,三言两语,不足成章。然而,国际标准组织ISO有句说的好:“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今略作编辑,权当梳理前录吧。一王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王维[
阅读全文]

魏晋文书的书写载体,正值我国由简牍向纸质过渡的交替时期。从曹魏开始,木简文书逐渐减少,纸质文书不断增加,到前凉时期纸质文书几乎代替了木简文书。前期辑入的“楼兰木简”与这集辑入的“楼兰残纸”正反映了这个时期书写载体的发展规律,木简与残纸已经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魏晋系列文书群体。我们把两种文书分别辑入,只是为了提供读者观察、欣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