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书写:回归书法本来的书写姿势□何靖书法最早是作为信息记录与传播功能的工具而产生的。书法艺术创作活动在多数情况下是与实用的功用目的相伴随进行的,历史上众多书家的墨迹都是出于实用目的的书写。现在书法界将这种出于日常应用目的而产生的书迹称之为“日常书写”。此概念最早见于邱振中先生1991年发表的《艺术的泛化》一文,书法理论界随后对此[
阅读全文]

程十发画作者“铭恩说师尊”专栏文章。图片均选自韩天衡美术馆“海上六大家书画作品展”(2018年10月24日开幕)。本文所说的海上六大家是来楚生、陆俨少、谢稚柳、唐云、程十发、陈佩秋六位先生。这六大家都是本人亲炙过的师辈,此次我们美术馆推出“海上六大家”展事,既是开馆五周年最佳的庆典选项,也是对六大家其人其艺的推介和弘扬。六大家[
阅读全文]

来源:书画新风景宋佚名《雪山行骑图》宋代小品山水画幅虽小,却能小中见大。浓浓的诗情雅趣,总是令人如痴如醉。这次展示的只是宋画艺术精品里的一组小画儿,单纯、宁静。现在就请你随着艺术大师的笔触来领略宋代山水小品的画理、风情和至美……松湖钓隐图李唐雪溪放牧图夏珪江上青峰图佚名山居图燕肃溪山行旅图佚名奇峰万木图佚名高秋观潮图许道宁松[
阅读全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
阅读全文]

《少年》溪村五月梦犹真,户户飘香粽叶新。晨绕菱波鱼饮露,暮归犊迹蝶追茵。农情无虑易翻覆,黍酒只消微而频。童子诵诗青石上,之乎者也是前身。秋游红叶,归来酒酣,又草:[
阅读全文]

由浙江大学出版社艺术与出版研究中心、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文献展”于2018年6月8日在浙江大学开幕。这是21世纪以来有关张大千的较为重要的一个文献展。作为20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和卓越成就的画家之一,张大千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基于此,本刊特策划张大千文献专题,刊发张大千研究专家傅申([
阅读全文]

[德]英戈·鲍姆加滕撰张海鹰译从一个西方艺术家的视角看中国书法作者简介英戈·鲍姆加滕(IngoBaumgarten),德国当代艺术家,兼有当代艺术的教育背景和创作实践,主攻绘画。1964年生于德国汉诺威,就读于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的艺术学校,2008年起在韩国首尔的弘益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任教。编者按:英戈·鲍姆加滕作为一个西方艺术家,对于中国书法的[
阅读全文]

清四僧历史上的许多高僧之所以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万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这些都反映到他们的书法作品之中。书法之于他们,是人生、艺术、禅修的有机结合,由在俗时的绚烂转化为脱俗后的平淡,这是修心的结果,亦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历史上书法功夫了得的[
阅读全文]

《答远客吴兄自中国携酒茶见赠于多伦多香斋》,句云:
月影移花梦里开,
阅读全文]

丹青飞狐文化艺术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2、处处留,处处行。忌由过快行笔产生平拖、干笔、粗细等败笔现象,而是要有“行处皆留驻,留处皆奔行”之气韵。3、浓墨有骨,淡笔有形。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4、有板有眼,亮点醒目。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