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化妆
文/林清玄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阅读全文]

男人和女人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那么一个问题:究竟,男人是怎么回事?女人又是怎么回事?上帝待女人似乎十分不公。给了女人比男人更漫长的生命,却只给予更短促的青春;给了女人比男人更长久的忍饥耐渴力,却只给更软弱的臂力;生命的发生本是由男女合成,却必由女人担负艰苦的孕育和分娩;生命分明是吸吮女人的乳汁与鲜血长成,承继的却是男人的血缘和[
阅读全文]

来源:史事挖掘机胡适得到了美国民众欢迎,自然引起日本人的惊恐与愤恨。特别注意收集资料的胡适,在日记中保存了1940年10月31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内中转述了东京英文《日本时报》的评论。这篇评论对美国国务院在幕后支持胡适大使于北美各地巡回演讲极表愤怒,指责胡适以大使身份到处演讲,是刻意激起民众对日本的仇恨,并将美国引入与日本可怕的战争之中[
阅读全文]

文|北青热点4月19日北京时间15点47分,《三联生活周刊》原主笔王星在法属留尼汪岛因病去世,享年49岁。王星1999年与朋友在坝上草原供图/科钦夫微信朋友圈读到音乐人科钦夫的惊痛,是20日下午2点。起初只想约1500字发到专栏版上,前“三联”主笔苗炜晚上8点就交稿了。半小时后科钦夫又转来前“三联”主编朱伟的博文。读完就去跟领导请示做“逝者”版[
阅读全文]

来源:佳作有约[
阅读全文]

1945年9月,东京,伏案工作的东京火车站站长。两颗原子弹投下后,这个二战魔鬼日本估计实在扛不住了,于是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投降后的日本满目苍夷、一片废墟,人们缺衣少食,自1863年明治维新改革积累起来的国力消耗殆尽。此时多位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走向这一片废墟的国家,用他们手中镜头为我们记录了他们看见的当时的日本。本期不是所有照片都选自《[
阅读全文]

在华沙两夜之后,我们驱车南下向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Krakow)进发。
在去克拉科夫的途中,我们到小城琴斯托霍瓦(Cz?stochowa),去参观光明山修道院(JasnaGóra)。该修道院是波兰最重要的朝圣地,亦是许多波兰人的精神首都。
光明山修道院的魅力在于这里供奉者黑色圣母(BlackMary)的圣像。图片中间的圣像(icon)被相信具有神奇的魔力,帮助波兰人完成众[
阅读全文]

今年四月始,我和太太参加了Gate1的旅游团,展开了中欧之旅。太太是旅游达人,多半是自己做功课,然后开始背包旅行。这次参加团游,主要是陪我。这次经过的国家,除了波兰之外,她都去过。她一直对布达佩斯、布拉格、维也纳赞不绝口,认为很有再去造访的必要。这些地名我从小就耳熟能详,自然想亲历一番。尤其是维也纳,我一直期待着要去克里姆特的画廊。我曾写[
阅读全文]

残雪,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中国新实验文学的创始人。1983年开始尝试一种中西合璧的实验创作。2015年获美国最佳翻译小说奖。同年进入美国纽丝塔特国际文学奖短名单,获英国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2018年入围国际布克奖和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连续多年获诺贝文学奖提名。那一家的姐姐像个小大人,她不但要安排家务,还掌管着家里的菜金。两个妹妹都听她的,当然有时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