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lbum/93/98/21/71e934065795bDZ5BKcH.jpg)
读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通信集《往来书简》,好书。
书的封面非常漂亮,洁净素雅。
1945年两人首次通信时,三岛才二十岁,初出茅庐,时川端四十六岁,文坛已颇具地位,已出版《伊豆的舞女》、《雪国》和《故国》等名篇,并曾担任过芥川奖的评委,并在1945年还成立了镰仓文库出版社。通信里可以看出川端对三岛的提携和鼓励,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师徒关[
阅读全文]
前几日在油管偶然发现许子东最近录制的有声版《细读张爱玲》,连听下来,很有意思。记得去年在网上买了《细读张爱玲》一书,由于疫情,回国遥遥无期,书便更是不能得见,这次碰巧先听为快,有一丝意外之喜。
许子东说,”在张爱玲的文字面前,任何细读都是粗枝大叶。”他这么说,大概是谦虚吧。
《细读》其实很细。许子东一边读一边结合时代背[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78/c2/99/03864dd13104LkfEj1ud.jpg)
前几年开始学篆刻,后习篆刻边款,越刻越感觉局促,书法底子还是薄弱了些。原以为学篆刻可以略过书法大坑,哪想到篆刻是书法之余,书法这坑还是不能跳过。
无奈之下,备上笔墨纸砚开练书法。年轻时练过硬笔书法,毛笔练得不多,记得当年照着《三希堂法贴》胡乱地涂抹了一些,然而大致还依着硬笔书法的路数用毛笔。
*
一年因疫情在家工作,却有一点[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83/66/91/046317889346YgeFVOUo.jpg)
家里两只猫原有英文名,我却更愿意叫它们我给起的中文名:“诃诃”和“秋秋”。
诃诃
秋秋
是的,诃诃是契诃夫的“诃”(音hē,也有译契科夫的)。至于秋秋,因为它特别喜欢吃,一时想起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于是叫它秋秋。T·S·艾略特有句颇负盛名的诗:“给猫命名是一件难事”,我感觉好像没有那么夸张。
[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98/57/95/e4bb1ef97594MOcEgZrY.jpg)
圣诞假期某个下午闲来无事,书架里随机抽出一本《说莫言》来读,此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出版。
首篇是莫言写的《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文中说“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又说“所谓大家手笔,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外在表现也。”此处莫言来了句文言句式,莫言的小说和文章常也喜欢时不时来点[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e0/79/dc/163034e58262k3AyXgnH.jpg)
2020.2.21周五
下午整理吴宓日记,标记不全。又整理季羡林日记,标出所涉及人物。
补:上周整理完周作人自选文集。
补:上周末及这周几晚看完《张宗和日记第一卷》和《一曲微芒——张充和书信集》。书信集谈论生活琐事多多。
补:西南联大各书继续阅读中。
下班路上车里的收音机传来一首“sweetsweetlittlelie”,感觉此歌调调不错。
[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8d/32/08/fab949c59430twc21uDB.jpg)
读《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二十部短篇,二十篇评论,每个短篇配一个评论,相当地手把手教写作。
詹姆斯•索特体短篇《曼谷》,结构巧妙,文字露骨。在性的表达上,有一种技巧是将生殖器和宇宙联系起来,继而联系诗歌乃至哲学,将本能的东西玄妙化,将粗俗的东西说得比较高级。小说里提到一个[
阅读全文]
我是用铅笔写这篇评论的,试图借助铅笔书写直抵现实主义戳破纸的力量,而尽量避免后现代主义花里胡哨的形式。后现代小说读过不少,对其花样繁多的形式新奇过,然而读多了未免会有人工痕迹过多的感觉,觉得那些文字并非自然地流淌。现实主义依然有它固有的力量,朴素的“形式”似乎更能突出“内容”的感人,这种感觉,同样也来自观看南京西瓜子的[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d8/b3/a4/c76a0d859571e1XPAmdc.jpg)
杨静远《让庐日记》(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
日记写于1942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多涉个人感情事,杨静远当时20来岁,在武汉大学读书,正值怀春之年。看照片长得似乎也不错,感情经历自然丰富些。日记里倒透露出了杨在交男友方面的小伎俩,即一边装作没事儿人似的给出各种微妙的暗示,一边耐心地等待某个心仪的傻小子沿着蛛丝自投罗网。当然,也有不顺的时候,碰[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71/9c/e8/96c128709579lpxEZuCE.jpg)
克拉丽莎喜欢他胜过喜欢理查德,萨利敢肯定。
"不对,不对,不对!"彼得说。
——弗吉尼亚·吴尔夫《达洛维太太》
小说里的一句对话,基本交代了几位主要人物。小说的意识流基本在这几位之间流来流去,偶尔在次要人物那儿拐一个弯。
不得不佩服伍尔夫充沛的意识流劲儿,小说从头到尾都流得细密饱满,堪比萨特的《恶心》。读这类书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