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岁出国时留影(证件照)
88我三十岁(照片)回首来时路:打工
作者:谢盛友
1988年我三十岁。“三十而立”,而我累得爬在地板上,根本站不起来。在Bosch(博世)公司打工是干流水线,尽管是假期短工,但是同样在一条生产线上,活来了你逃不掉。我从来不会吹牛,只听过马季讲相声吹牛,今天我学习吹牛:当时的流水线计件活,我天天超额完成,令工友和[
阅读全文]
内外有别:中国新闻“柏林墙”
作者:谢盛友
“内外有别”这四个字对于我感慨良多,当年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到冶金部当翻译,外事纪律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内外有别”。我们庑┓?牍ぷ魅嗽保?男┗笆歉?约喝私驳模?男┗翱梢越哺?夤?颂?模?庠诘蹦晔茄细竦摹澳谕庥斜稹钡耐馐录吐伞?/p>当年,我们中国人治理国家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一国两制,发明一种不是货[
阅读全文]

当年我十八岁
作者:谢盛友
我十八岁的时候在老家农村。那年,家乡的茶园小学由于校长患病,缺少老师,我当了半年的代课老师。我教三年级的算术和五年级的语文课。校长不在学校,校务由教导主管,他经常跟我开玩笑:“小谢,应该是你主管,不是吗?校长病了,你代校长的课,应该也是代校长了!”
教导喜欢开玩笑,后来校长回来,我就“失业”了,回[
阅读全文]
本文应“常青人生”论坛[当前活动]:“我的洋插队”而写。
回首来时路:找工
作者:谢盛友
我乘坐火车经过蒙古,苏联,波兰,东德,1988年6月8日早晨迷迷糊糊地到达班贝克。第二天我骑着那辆破旧的黄色自行车到班贝克劳工局找工作。在很远的地方,我就看到劳工局门口前面的德国国徽,真是威严。我提心吊胆地走入劳工局,看门者叫我站住,问我干吗的。我[
阅读全文]
卫礼贤RichardWilhelm1873—1930
德国汉学研究影响较大的人物当推卫礼贤,他是魏玛差会的传教士,在他57年的生活道路中,有20多个年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以一名同善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到青岛,转而将兴趣和精力投向办教育、办医院,从而踏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门径。
卫礼贤翻译出版了《老子》、《庄子》和《列子》等道家著作,还著有《实用中国常识》、[
阅读全文]
中国会把土地还给农民?
作者:谢盛友
中国先秦以来历代有各种各样的土地制度,比如公有制和私有制,有井田制、王田、课田制、均田制、官田制等。台湾1949年后土地改革,包括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土地重划等。2008年10月12日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17届3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农业和农村改革。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
阅读全文]
把土地还给农民!
作者:谢盛友
2008年10月12日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17届3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农业和农村改革。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通过,被称为自78年11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重大的土地改革措施,但有关具体内容尚未公布。如何看中国即将开始的新土改?据分析,这次农村改革旨在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
阅读全文]
潜规则是夜壶
作者:谢盛友
杜月笙晚年曾忿忿然说:“蒋介石拿我当夜壶,用过了就塞到床底下。”这一形象比喻,既是这位大亨对蒋介石怨恨的发泄,又是失宠后凄楚处境的哀叹。抗战后,杜月笙自以为劳苦功高,想趁蒋介石论功行赏的机会,捞个有影响的职位过过官瘾,他把目光定格在上海市市长,起码当个副市长。他把这一想法透给了军统局长戴笠。戴笠心[
阅读全文]

中国中心股东兼董事长曹克波与德国总理默克尔
德国华人创业故事(图)系列之1:曹克波
作者:谢盛友
1969年出生的曹克波18岁开始工作,后到扬州大学读英语,之后来德国留学,到德国马堡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回国后又到清华攻读EMBA。他从德国一个配套工厂拧螺丝的基层活干起,如今成为江阴模塑的新一代掌门人。2001年7月,32岁的曹克波从其父曹明芳手中接过[
阅读全文]
解剖司法独立
作者:谢盛友
深夜睡不着,接到国内一个电话:“尸体不能解剖!我是亡者的父亲。根据法律,有配偶者,必须经过配偶签字才能解剖,没有配偶,则父母说了算。……”
亡者是一个国内来的在我们这所大学里读书的留学生,年仅23岁,游泳溺水身亡。电话里我安慰亡者父亲,这位大哥因失子而悲痛至极。预料中,第二天我通过法官朋友获得的答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