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某华人网站贴出“请使用原文”一帖之后,网友小龙鱼前来跟了这样一个贴:【引用原文好是好,但问题是,现代人已经没有几个能够阅读拉丁文著作了。】因为她的跟帖涉及的问题的面比较广,我这里单独写一篇来回复。小龙鱼网友:如果你是认为我的文章中应该指出译文也是原文,那么你的建议可以被接受,尽管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知道我这里的原文主要针对内[
阅读全文]
今天的西方哲学界以及中方哲学界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这个现象由来已久,但其历史上的隐患正变得越来越显性,而且对世界哲学发展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那就是哲人在评论他人著作尤其是历史上的古典著作时不引用原文,要么是用自己的评论,要么是引用他人对原著的二手评论。今天的西方哲学界和中方哲学界已经把一篇评论某历史哲人(比如康德)的文章里列出[
阅读全文]
黑格尔第一个站出来肯定诡辩术应该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因为他非常反对在历史问题上的标新立异,在他的《历史哲学讲义》中,他明确表达了对于那种标新立异地对待历史的否定的态度,他指出那些人“关心的不是如何呈现历史,而是对已有的历史文献的真实性及编写者的动机进行分析批判。他认为那一类的历史分析常从现实出发来主观地看待历史(makingthepastalivingreality;[
阅读全文]
尽管黑格尔的辩证法在运用中经常会产生诡辩的效果因而被很多人看作是等同于诡辩术这一点应该不是黑格尔所故意造成的,黑格尔的哲学中最大的遗憾却实实在在地由于他对诡辩术确实情有独钟。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个公开出来为诡辩术唱赞歌的。他在《哲学史讲义》中说:“希腊应该为这个(诡辩)文化感谢诡辩术师,因为是他们教导人们如何具有权威性地运[
阅读全文]
不论是海德格尔还是霍金或者其他的哲学死亡论的倡导者们所给出的哲学的基本死因只有一点:科学的兴起。但他们的这一判断再一次表明片面和极端的思维对于人类整体哲学思维的之误导的力量之可怕。对一半错一半的理论常常会比全错的谬论更具误导性。这里涉及到两个要点:哲学的死亡,及科学的兴起与哲学死亡的关系。在这两个要点上,前面提到的哲学死亡论都只对[
阅读全文]
在几千年的西方哲学史上,区别辩证法与诡辩术一直是一道大难题。这个题目难到了以致于象亚里士多德和康德这样的大师也时常要忍痛将两者归为一类,尽管内心似乎仍隐隐作痛不忍割舍。
在《形而上学》[i]中,亚里士多德将辩证师与诡辩术士一道拒之于哲学家的门外,他说:“辩证师与诡辩者都同样地假扮成哲学家,对于诡辩者来说,他们所使用的是看似智慧的外表[
阅读全文]
我在中学和大学本科上哲学课时,哲学被定义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我们那一代的人就是在那样的教育下接触哲学的。那个定义的最大的不妥是缺少了作为哲学的基本核心的逻辑与形而上学。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形而上学是被作为辩证法的对立面进行批判的。另外,那个定义显然还缺少了人生观(被认为是附属于世界观的,但那样的处理本身不妥),审美观,经济观等等。他[
阅读全文]
摘要过去2500年里人们对当今世界上广为流传的中国古典文献《道德经》的解译因忽视了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和结构特征而导致了许多误解。本文将对导致误解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对一些历史上的权威们在解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老子,道德经,逻辑,关联,结构1.引言人类文明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流传最广的文献却同时也被认为是最难理解的文[
阅读全文]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华人之间的议题,与西方基本没关系,因为在西方这个问题早在几百年前培根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定论:古中国科学很牛。
但华人之间之所以会存在这个问题却与17世纪到20世纪初西方世界关于什么是科学的辩论有一定的关联。在那场辩论中,有关科学的基本特性的一些特别的观点占了优势,而古中国的发展似乎不满足那些观点,当那些观点传到中国[
阅读全文]
一直以为松鼠不会叫,直到有一天一只松鼠和我面对面,瞪着眼睛,肚子一鼓一鼓地冲着我叫了十多秒之久,才知道松鼠也会叫,而且叫得还很大声。之后,我就从原先一直以为是鸟叫的声中能分辨出哪种是松鼠的叫声。有的松鼠叫的比较稚嫩高频,有的比较霸气沙哑(冲我叫的那只就是那样),但多属于同一种叫声,现在一听就知道是松鼠叫。上网一查,其实松鼠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