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个人资料
博文
每年10月为家庭暴力意识月(DomesticViolenceAwarenessMonth),全市多个机构均举办活动,以提高民众对家暴问题的关注,曼哈坦下东城显利街社区中心(HenryStreetSettlement)20日举行反家暴研讨会,邀请多名受害者讲述经历,希望能鼓励更多受害者走出阴霾,该研讨会吸引了逾300人参加,当中多数为女性。主题为「说出来」(SpeakOut)的反家暴研讨会亦得到国会众议员维乐贵丝(NydiaVelazquez)丶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10-11 10:43:01)
数据显示15岁至25岁学生中较常发生的「约会暴力」行为常成为华裔男女不愿公开的问题,纽约励馨妇幼关怀中心丶华人家庭专职辅导中心呼吁「没有人可以用暴力的方式对待你,在遭遇约会暴力时应报警或求助专线」。今年7月发生在法拉盛的两华人「杀人自杀枪击命案」丶8月发生在布碌仑的「华青杀女友」命案均被警方认为当事人双方具有情感关系纠葛,而最终引发血淋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1-10-08 06:36:33)
10月为「全美家庭暴力觉醒月」(DomesticViolenceAwarenessMonth),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QueensCollege)7日举办「让家暴不再黑暗」(ShineTheLightOnDomesticViolence)讲座,邀请州参议员史塔文斯基(TobyStavisky)及「女性与工作」(Woman&Work)创办人马蓉妮(CarmellaMarrone,译音)为受家暴妇女发声。
史塔文斯基提出三项主张,第一为加重这些施暴者的惩款条例,加重刑罚以杜绝暴力;第二为保护受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9-04 11:38:18)
请手动按住鼠标从右向左拖放翻页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阅读 ()评论 (0)
(2011-08-18 08:57:32)
作者:罗乃萱,家庭基建发展总监,资深青少年工作者及出版人。现为《香港经济日报》、《时代论坛》撰写专栏。此文转载自「家庭基建」出版的「阿Q妈咪少年篇」。
永远记得那一幕。念中三那年,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水运会。比赛在初秋举行,当日的天气坏透了,下着零散骤雨,泳池旁飘来阵阵凉风,冷得教人直打哆嗦。当我正准备踏上台阶就位,一把声音从耳边响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口述:何述群博士,访问整理:梁惠珍
日前大埔百货店外一名七岁男童当众怒骂父母,过程被途人摄录,短片迅速在网上热播,四天内浏览人次逾三万。短片中男童激动至当众「叉腰」,放声怒骂父母:「你无权带我嚟呢度!我根本唔想嚟……你夹硬车我嚟,我要报警!」不断嚷着要「返屋企」。男童父母显得尴尬,低声劝他收声。不少途人围观,一名男士上前教训男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黄秀莲,在传媒工作超过二十年,从前全职「揸笔」,现在半职「揸镬铲」、半职教学生,亦继续写作,多留时间在家陪伴一对90后孩子成长。
小时候,不管喜欢与否,爸妈总爱带我上茶楼,与其说是叹其「一盅两件」,不如说是减省阿妈弄一顿饭的操劳。长大后,已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喜欢忙里偷閒约人摸摸杯底──哪管是茶杯、咖啡杯、奶茶杯、酒杯;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协助被家庭暴力女性受害者能自力更生,市府日前宣布推出一项试验计画,为她们提供工作培训,这项「纽约市就业准备培训」(NewYorkCitySupportedTrainingandEmploymentPreparationServices,NYCSTEPS),选出13名28至53岁丶来自11个国家的妇女从12日起参加每周课程,学习在高科技领域上的初级职位的工作及电脑技能,她们顺利完成课程後,更会被推荐至本地公司工作。13名妇女均来自纽约市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8-14 08:50:31)
作者:卓良珍,精神科医师
由于时代各项科学文明的进步,人口之激增,交通事业发达,以及人类生活上的需求范围扩大,使得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加大,而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同时,因为处于这时代的每一个人不得不竭力去尝试适应千变万化的新环境,而这外界环境带给了人们许多新鲜的刺激与沈重的压力,造成人们内在心灵的不平衡、怕激荡、紧张、焦虑与空虚感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