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酒水买卖涉及计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也统一了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但是秦代度量衡的标准器早已亡失。西汉末年,王莽秉政,为了满足其托古改制的政治需要,他征集当时学识渊博、通晓天文乐律的学者百余人,在著名律历学家刘歆的主持下,系统考证了历代度量衡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度量衡制度改革。这一改革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远古时代,人们饮食不能自给,更谈不上交换,进入农耕文明后,随着农耕技术的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加上人口增多,需求增大,交换才可能。进入夏代,货币的发明与使用,使商品交换发展到货币交换阶段。商部落就是以善于经商而得名,商部落的著名先王王亥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最后因为赶一群牛渡河交易,河水暴涨淹死的。商代出现了专门生产酒器的部落氏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有了酒就产生酒文化,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先从介绍酒器开始。商周时期酒已经大量生产,除了用于祭祀之外,饮酒之风非常盛行。因就必须有酒器,包括盛酒器、温酒器、饮酒器、挹酒器,所以传世的青铜器中酒器占了很大比例,而且青铜礼器也有许多是用于向列祖列宗献酒的。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器形较大。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有表示甜酒的“醴”字。西汉前期的著作《淮南子》中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甘美的甜酒是在农耕社会出现后才开始有的”。更早的上古典籍《尚书商书》的《说命》篇是记载殷商中兴之王高宗武丁对其宰相傅说的谈话,有这麽一句:“若作酒醴,尔为曲糵”,意思是如果想造酒,你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左传 定公四年》:
“鑢金初官于子期氏,实与随人要言。王使见,辞,曰:「不敢以约为利。」王割子期之心,以与随人盟。”
这段要和前后文联系起来看,才可能读得懂。定公四年(前506)楚国发生大事。
当时楚国,令尹囊瓦(子常)十分残暴,对各小国都苛索无厌,更将蔡、唐两国国君扣押好几年,强行索取了贿赂才被放回国内。前506年秋天,楚伐蔡,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传统文化杂谈已经写了四篇:茶水篇、诗歌篇、宋词篇和元曲篇,这是第五篇。接受司令班主和同学们意见,频率高一些,篇幅短一些。今天起,每隔两、三天发一段,只是这样可能会产生衔接不好的缺点,请见谅。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4万~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北曲是散曲早过剧曲,而南曲则是剧曲早于散曲,先有“南戏”,然后才有写散曲的。北宋末南宋初,也就是12世纪,南方也产生了一种与宋杂剧不同的戏曲:南戏,又叫戏文,又因为产生地在浙江温州,所以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完全表演故事,结构可随故事变化,不象宋杂剧基本由三段构成。南戏音乐以南方流行的小曲、歌谣为主,大概后来受到宋杂剧的影响,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剧,和宋杂剧不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整个剧本一般分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多幕话剧的一幕),偶有五折,“折”在剧本既是音乐的单元,也是剧情的大段落,这种分折结构符合于戏剧情节发展的起、承、转、合的一般规律,外加楔子(序幕或过场);角色分工更为详细,一本戏只有主要角色独唱,正末唱为末本,正旦唱为旦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0-10 19:38:11)
中国传统三大韵文诗、词、曲,已经谈过诗、词,今天最后谈谈曲。前面说过诗、词一开始都来自民间,而且和音乐密切相关,曲更是如此。实际上不少曲牌和曲词就是民间小调,就像近代也有许多著名的民间小调,如《孟姜女》、《茉莉花》等一样,只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代表性文学形式,叫它为元曲。国人了解或熟知诗、词的人相当多,比较而言对曲的知识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中国传统三大韵文诗、词、曲,已经谈过诗、词,今天最后谈谈曲。前面说过诗、词一开始都来自民间,而且和音乐密切相关,曲更是如此。实际上不少曲牌和曲词就是民间小调,就像近代也有许多著名的民间小调,如《孟姜女》、《茉莉花》等一样,只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代表性文学形式,叫它为元曲。国人了解或熟知诗、词的人相当多,比较而言对曲的知识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