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传统文化杂谈 醇酒篇(四)酒的买卖

(2008-11-03 18:45:31) 下一个

远古时代,人们饮食不能自给,更谈不上交换,进入农耕文明后,随着农耕技术的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加上人口增多,需求增大,交换才可能。进入夏代,货币的发明与使用,使商品交换发展到货币交换阶段。商部落就是以善于经商而得名,商部落的著名先王王亥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最后因为赶一群牛渡河交易,河水暴涨淹死的。商代出现了专门生产酒器的部落氏族――长勺氏、尾勺氏,并出现了专业饮酒服务人员――酒保,饮酒行业的真正开始确立的是在商朝。

  战国末期韩非所著的《韩非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宋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四个“甚”字构成了我国酒家几千年来独有的经营模式:价格公道、服务周到、品味绝妙、激情广告。而富有文化品位的酒旗,特别醒目,这是我国酒家有旗的最早纪录,标志着我国饮酒行业走向成熟。酒旗从战国的宋国开始一直悬挂到民国初年才销声匿迹,也许某些边远地区消失得更晚一些,改革开放后不少地方又挂起酒旗。从前就是荒村野店,也挂一把笤帚,表示有酒可卖。用笤帚做酒店招牌是有来历的,在下猜想大概和少康既是箕帚发明人,又是秫酒发明人有关。

“酒家”一词出现在汉代,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了一家夫妻酒店,相如涤器,文君当垆,打破了“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旧观念。“垆”,是古代酒家中用泥土堆积起来,用以安放酒瓮的土台子,犹如后世所用的柜台,“当垆”就是站柜台招呼客人。大才子当洗碗工,大富豪爱女穿三角裤(犊鼻裤)当女招待,生意自然兴隆,名声远近遐迩,卓王孙的脸挂不住了。这种酒家建筑结构形式和这种女性当垆服务形式,同酒旗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的传统酒家经营模式,一直延续了两千年。到了面临弃妇命运时,卓文君写下有名的《白头吟》,还不忘提到酒:“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汉代卖酒的女性可能并不是个别的。《史记•高祖本纪》中直言不讳地记述汉高祖刘邦:“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流氓地头蛇刘邦,经常向卖酒的王老太太强行赊酒喝。刘邦毕竟还讲一点义气,当了皇帝衣锦还乡,王老太太还在卖酒,就重赏她一笔。东汉辛延年做的一首有名的乐府诗《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倚仗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说的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少女,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长安市上当垆沽酒的时候,在引得艳羡的同时,也遭到了好色男人的调戏,最后还是拒绝了这个有权有势的大将军霍家的奴才冯子都。汉代酒业比较兴盛,如成都城郊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有《酿酒图》、《宴饮图》、《酤酒图》、《酒肆图》等,充分表现了民间酿酒、饮酒的风习。汉武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卖酒,每升四钱,是酒价的最早记载。西汉自文帝以后,粮价平岁一石大致十余钱,宣帝时低至五钱,河西等边地粮价较高,但只有百余钱。元帝时积年饥荒,粮价暴涨,也不过“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 下文将会说明西汉的一升约200毫升,一斤约250克,一石粮食120斤即30千克,可见官酒的利润是非常高的。这样高的酒价有人买吗?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汉武帝采纳理财家桑弘羊的建议,设立“酒榷”官司,实行了酒类专卖制度,只要你想喝酒,不怕你不来买。从此酒类专卖制度在中国时断时续,解放以后还一直实行烟酒专卖。在允许私人酿酒出售的年月,经常课以重税,早在公元前359-前338年 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以重税抑商,酒价十倍于成本。遇到灾年,政府会出告示禁酒,如前221-前206年 《秦律》就禁止四川用余粮酿酒,沽卖取利。酒的交易一开始就置于政府管理之下,酒政的内容不外于榷、税和禁酒这三项,两千多年历来如此。

  两晋南北朝时代,人们好酒,这是有其时代原因的,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说中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饮酒被作为脱离政治漩涡的一种手段,例如当司马昭向阮籍建议结成儿女亲家时,阮籍竟醉酒两个多月,此事终于不了了之,阮家也因此置身权力纷争之外,过上太平日子。酒业买卖,生意兴隆,就连一些南朝的帝王,也放下万乘之尊,乐意效仿贩卒事业,把宫廷变成酒市。北方的酤酒业也毫不示弱。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年),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名义上是记述洛阳佛寺建筑的作品,但该书“虽以伽蓝为名,实多国故”。作者以大量笔墨,按洛阳城城内和东、西、南、北四向的卫星城,详尽描写了当时洛阳工商业的繁荣景象。卷四写的是城西,有延酤、治觞二里,单是看这两个地名,就可以推知酒业繁荣之状。书中还说“里城之人多酝酒为业”,可见酒业之盛。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唐代确实是一个非常自信因而又非常开放的朝代,唐前期对酒既不专卖,也不课税。刘禹锡的《百花行》开头就是“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人不闻乐。”四句,写出了酒消费量之大和首都长安酒业的繁荣。唐代酒业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全国酒业网点,这个布局,是以首都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杜甫曰:“蜀酒浓无敌”,白居易云:“吴酒一杯春竹叶”,酒仙李白漫游大半个中国,走到哪里,酒喝到哪里,没听说何处不沽酒的。而杜牧也就有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唐代虽已有烧酒,并不流行,还是以酿造酒为主。后人偏要把这句诗和汾酒(白酒)牵在一起,其实杜牧是用杏花村泛指一般乡村酒店,说明唐代酒店之多,到处酒旗飘飘,饮酒极为方便。唐代李肇(?~约836以前)所撰的笔记小说《唐国史补》记载的唐代各地酒名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荣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干和、葡萄,岭南之云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泪水,京城之西市腔、暇蟆陵、郎官清、阿婆清等,还有从波斯传来的三勒酒,即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宋代的酒业,无论是数量、规模、种类,还是设施、经营、广告,都是相当突出的,是继唐之后又一个高潮。北宋京师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盛况不亚于唐代长安,据《东京梦华录序》这里“太平日久,人特繁埠,新声巧笑柳陌花埠,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方争凑万国咸通”,《清明上河图》中画有酒客在酒楼欢饮的景象,《东京梦华录》中有酒楼、酒肆营生的描写。各州府县城自不用说,以至于景阳岗、十字坡这样荒僻的地方也不乏卖酒的处所,虽然没有美女歌舞助兴,也还有顾大嫂、孙二娘这般妇女当垆。当然,江湖上行走要像武松那样多个心眼,避免被作了人肉包子馅。宋朝在京城实行官卖酒曲的政策,民间只要向官府买曲,就可以自行酿酒。其他城市则实行官府统一酿酒,统一发卖的榷酒政策。酒按质量等级论价,酒的质量又有衡定标准。北宋和南宋官府,都曾组织过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的评酒促销活动。南宋时京都临安有官酒库,每年清明前开煮,中秋前新酒开卖,先期以鼓乐妓女迎酒穿市,观者如潮。宋代还有不少关于酒的著作流传至今,如:朱翼中的《北山酒经》、李保的《续北山酒经》、窦苹《酒谱》、张能臣的《酒名记》等,连苏轼也赶热闹,写了一篇五百多字的《酒经》。张能臣的《酒名记》更是一本酒的品牌的宣传品,记下了当时著名的二百余种酒的品牌,除宫廷酒外,分为京城和地方名酒。京城名酒又分为不出售的皇亲国戚的家酿酒,其中后妃家的酒名有:香泉酒、天醇酒、琼酥酒、瑶池酒、瀛玉酒等,诸王家及驸马家的酒名有:琼腴酒、兰芷酒、玉沥酒、金波酒、清醇酒等;京城各著名酒楼销售的酒共罗列了27种市店名酒,列举如下:丰乐楼——眉寿酒;忻乐楼——仙醪酒;和乐楼——琼浆酒;遇仙楼——玉液酒;会仙楼——玉醑酒;时楼——碧光酒;高阳店——流霞酒、清风酒、玉髓酒等等。各地名酒如:杭州竹味清、碧香、苏州木兰堂、白云泉、明州金波、湖州碧兰堂、剑州东溪、汉州廉泉、果州香桂、银液、广州十八仙、齐州舜泉、曹州银光、登州朝霞等等。宋代的果酒除葡萄酒,还有荔枝酒和黄柑酒。现代一些名酒,如西凤酒,五粮液,汾酒,绍兴酒,董酒等等,大多可在宋诗宋词中找到这些酒名。

元代的酒,比起前代来要丰富得多。就其使用的原料来划分,就有马奶酒、果料酒和粮食酒几大类。元代大宗的酒是葡萄酒,葡萄酒与马奶酒并列为宫廷的主要用酒。有元一代,葡萄酒深入千家万户之中,成为人们设宴聚会、迎宾馈礼以及日常品饮中不可缺置的饮料。“七朝重臣,垂五十年”的许有壬(1286~1364)《和明初蒲萄酒韵》诗云:“汉家西域一朝开,万斛珠玑作酒材。真味不知辞曲蘖,历年无败冠尊。殊方尤物宜充赋,何处春江更泼醅。”理学家程端礼(1271一1345)《代诸生寿王岂岩》诗云:“千觥酒馨葡萄绿,万朵灯敷菡萏红。”著名诗人萨都剌《伤思曲哀燕将军》诗云:“宫棉袍,毡帐高,将军夜酌凉葡萄。葡萄力重醉不醒,美人犹在珊瑚枕。”这些诗篇,把元人崇尚葡萄酒的历史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需要说明的是,元代酿造葡萄酒的办法与前代不同。以前中原地区酿造葡萄酒,用的是粮食和葡萄混酿的办法,元代则和现代相似,是把葡萄捣碎入瓮,利用葡萄皮上带着的天然酵母菌,自然发醇成葡萄酒。元末诗人周权写了一首名为《葡萄酒》的诗,描绘的就是这种酿造方法:“累累千斛昼夜舂,列瓮满浸秋泉红。数宵酝月清光转,浓腴芳髓蒸霞暖。酒成快泻宫壶香,春风吹冻玻璃光。甘逾瑞露浓欺乳,曲生风味难通谱。”元代连扬州也出产优质葡萄酒,而且名列江南同类之首。萨都剌有《蒲萄酒美、鲥鱼味肥,赋蒲萄歌》诗云:“扬州酒美天下无,小糟夜走蒲萄珠。金盘露滑碎白玉,银瓮水暖浮其酥。”元代民间卖酒的商贩很多,女性仍然从事着卖酒的营生,有些酒是从酒坊贩卖而来,有些是自家酿造的一部分运到市场出售,规模比较小。元代宋伯仁撰有《酒小史》一卷,罗列了从春秋到元代的华夏历代名酒百余种,大概是现存最早的关于酒的历史的专著。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了显示天下太平,与民同乐,着手恢复、发展酒业。生活在明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的田艺蘅在《留青札记》卷26中说:“谚云:若要富,卖酒醋。盖二物甚有利也。”反映了酒业利润非常之高,成为人们致富的一大捷径。明清酒业的另一大进步,就是品牌意识的增强,比如南酒砥柱――绍兴酒,就非常注意包装,当时人们在消费酒的时候,不仅看重酒名,更看重生产酒家。现代名酒中泸州老窖、五粮液在明万历年间建造的酒窖至今犹存,全兴大曲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茅台酒在清咸丰时期就是有名的品牌。清初酒业的兴旺还因为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历史上酒税最轻的时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