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去过两次,一次是女儿一岁多,从无锡坐船经太湖,再走京杭大运河,船行一夜,清晨到的杭州。杭州和济南有些相似,都是有泉有湖的城市。记忆里,杭州的“虎跑泉”景区内有块很高大的石头,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虎字,写得虎虎生风十分的威猛,女儿站在这个大字的下面,向上伸直了手臂,字大人小看着很有意思。第二次是和母亲经上海去的杭州。那时的母亲[
阅读全文]
最早对济南两字有印象,应该是小学看《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有一问;“济南为什么又称作泉城,济南的泉水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大意是;离济南城不远有座千佛山,两地的高差和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济南成了“家家泉水家家柳”的名城。
去过几次济南,但对济南的印象一直有些模糊,或许是之前看过的几张民俗画打下的烙印太深,容不下所看到的真实济南。画面很[
阅读全文]
写山东,费了如此一番周折,山东下面是江苏,不知会遇到什么情况。江苏也是一个去过较多地方的省份,似乎已经写过如皋,连云港和南京,印记中除了南京,张家港和无锡留下的回忆比较美好,其它的地方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愉快。小老板多的地方充斥着虚伪,欺诈,面子和脏烂的情欲。记得在常州与一个小老板打交道,住进宾馆,小老板一直不离左右,连冲洗一下旅途尘[
阅读全文]

清晨,在河边捡到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的大小形状都和心脏的比例差不多,难得的是中间又恰好有一个心形图案,感觉就是真正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石质是最坚硬的花岗岩,白色心形图案是由石英石构成的。不知是多少亿万年前,两种熔岩相遇,先是白色的岩浆裹住了黑色的有些冷却的岩石,接着是更多的黑岩桨包住了凝固的白岩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凝固[
阅读全文]

昨天像平时一样,写了一个有关济南的游记类文章,贴在QQ空间,若是平常,会很快有阅读人数显示。但贴上一个多小时没有一位读者。根据以前的经验,感觉是被屏蔽了。仔细看了一下文稿,没有任何敏感词。再次贴上,很快又被屏蔽了。换了一篇以前发过的旧文,依然被屏蔽了,过了一会儿,感到很别扭,两篇文章一起再发,马上就屏蔽了。若是自动筛选敏感词,我已经把[
阅读全文]

倩影疏樱,和风送暖,龟裂的老墙印记着岁月的冲刷,老干新枝彰显着时代的峥嵘。不知在这悄然花开的树下走过多少卿卿我我的情侣;也不知寒冬过去,有多少耄耋老人在这灰色的墙下享受过春阳的温暖。岁月匆匆,人来人往,过去、现在、将来……
初见樱花是在天坛内墙的一角,一个小小的围起来的园子里。据说那片樱花是第一位访华的日本首相赠送的。虽[
阅读全文]

说别的话题总有说烦了的时候,唯独一个“吃”,永远的话题,永远也不会烦。馋嘴的北京特色,还有一个“素什锦”,所谓素什锦也就是没有一点儿荤腥,吃起来却是厚重香醇,一点不寡,毫不逊色任何鸡鸭鱼肉。“全素斋”是京城最有名的老店了,做出的素鸡,素鸭,不但味道与真的鸡鸭相似,就是外面包裹的皮,无论是外观还是味道都可乱真,除此之[
阅读全文]

从没想到整理自己的文字竟是这样艰难,毕竟岁月磨去了那些锋利,一笔不回头的曾经不是靠毅力凭苦功就能找回的。旧文提到《鸿雁》这首歌,搜来再听,一遍又一遍,忧郁的曲调,思念的绵延,……喜欢这种沉浸,只有在这种心绪下才能撬动生锈的文思,虽不能天马行空,却也是信马由缰,任凭脑子里的杂念带着自己飘飞。秋草长,夜荒凉,何处是归宿,如何不彷[
阅读全文]
我想让你明白一件事情
这是我心之所想:
我若凭窗独望
望无边秋色里,
冰镜如洗,霜林红遍;
我若斜倚篝火
徒然伸手触碰
明灭光线里,穿过指缝的飞灰;
烈火舔舐下,木柴枯萎的纹路
这一切都让我想起你
就如同这世间一切事物
芬芳,光明,荣耀
又如同驶向岛屿的小舟
驶向你静候我的地方。
然而
如果慢慢地,你不再爱我
我也会渐渐[
阅读全文]

一场寒风吹来漫天的大雪,整整三天三夜下个不停,原本墨绿深沉的山岭罩上了一层白花花的颜色,高大的红松树下除了贴近树根的一圈,积下的雪已没过三岁孩子的头顶,白皑皑的雪上落满了被风吹下的松塔,忙碌的小松鼠穿梭一样在雪上奔来跑去,将一颗颗松塔埋藏在安全的地方准备着漫漫长冬的食粮。万类争存,物竞天择,严酷的环境考验着每一个生存者。
风住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