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博文

桂系挽歌——1949年底李、白残余在广西的投诚起义(之一)
效仿傅作义,桂北军政区周祖晃与白崇禧“诀别”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实施战略追击,桂系主力在衡阳被消灭,桂军残余败退广西。在这种情况下,白崇禧便把广西作为最后负隅顽抗的基地。根据“总体战方案”,将全省划分为6个军政区,即桂北、桂东、桂中、桂南、桂西五个军政区和黔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回忆麦朝枢

1933年11月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就其产生的动机和参加的分子来说,是“一二八”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战争的政治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特殊的意义。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由它的产生以至失败,内容相当复杂。此处所记是我个人亲身所经历的回忆。为了叙述真实起见,篇中有不少地方用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蒋光鼐蔡铤锴戴戟一淞沪抗战的爆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吞并整个中国的野心。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得手以后,从1931年11月起,先后在天津、青岛、汉口、福州、重庆、上海等地进行闹事挑衅活动。1932年1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部署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压制抗日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957年广西右派中的民主人士
1957年,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刚刚八年之久,一场反右之风刮遍全国,边远省区的广西,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共产党自己将一个副省长和三个部长打成右派之外,那些民主党派人士,尤其是当年积极抛弃桂系策动起义的活跃人士,也都不能幸免。因为他们的老大黄绍竑——新桂系的首脑人物之一,早在中央被打成大右派了。下面的这份名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新桂系中的外江派——粤派(之一)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和黄旭初的新桂系,其周围战将和行政干才固然主要是广西本地土货为主,但也借助了一批外省人(有时候,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呵呵),从而在桂军和广西省政府(包括后来的安徽省)的行政系统中,有一批外省人占据了中上层的位置,为新桂系的发展和壮大效力,也为他们自己寻找出路。在这个外江派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奔袭博白活捉张淦刘作述
  1949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部队43军,经"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之后,作为第四野战军的先遣部队,响应毛主席的"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奉命于二月从北平挥师南下,五月强渡长江,七月进入湘赣,十月解放广州,十一月又西进广西,投入"粤桂边战役"。  广西山多,是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宗仁回忆录》序言唐德刚
  这本书是李宗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
  这本书也是我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费力最大、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
  李宗仁先生用了七十多年的岁月,始制造出本书中许多惊人的故事。我则用了将近六年的光阴——平生治学生产力最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李宗仁与安徽动委会徐承伦
1938年1月25日,南京国民政府根据“以战区司令长官兼辖区内省政府主席”的规定,任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随即由徐州到安徽临时省会六安就任,同时组建了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安徽分会(以下简称省动委会)。该会对动员全省民众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立安徽省动委会的缘由
李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九四九年“和谈”的回忆黄启汉
(续上)
六、和谈前夕我在北平办的几件事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七日,我欢送了“上海和平代表团”回南京之后,就在北平六国饭店住下来。承徐冰同志给我送来收录不少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的“干部必读”。我每天无事,就看书学习,有时也到王府井大街、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等地方游览。看到市面安定,各行各业照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九四九年“和谈”的回忆黄启汉一、李济深给白崇禧的一封密信一九四八年,是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一年。那时,我还在国民党桂系从蒋介石争取得来的十六个立法委员名额中,充当立法委员。但我大部分时间在香港搞对外贸易,想在经济上为桂系的失败找一条后路。由于蒋、陈、孔、宋四大家族控制外汇很严,法币又暴跌不止,我原来的一些设想终成泡影。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91]
[92]
[93]
[94]
[9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