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华人与二战
——战时墨尔本华人剪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虽然有不少在澳华人被编入各种战时机构,比如说,进入劳工营等,但在都市中,相当多的华人依旧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和工作,惟其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换言之,他们利用各种方式,为祖国的抗战募捐和为澳洲参加的反法西斯战争尽义务。下面的一组照片,反映的是澳洲墨尔本华[
阅读全文]

澳洲华人与二战
——西澳洲的华人劳工营到1942年底,原来的以中国滞留澳洲的中国海员为主组成的澳洲第7劳工连离开西澳洲,前往昆士兰州的美军海军船坞工作之后,这个濒临印度洋的澳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州,就面临着劳工奇缺、生产力下降的严重问题,为此,联邦政府特地议决,于1943年起,由西澳洲政府农林部按战时体制,将当地的华人(当然,他们中的大部分属于[
阅读全文]
.jpg)
澳洲华人与二战
——北领地的华人劳工连二次大战爆发后,所有在澳洲的华人,除了少部分人因通婚之故等原因而归化澳洲籍之外,皆被视为外侨(alien)。即使他们已经在澳洲居住了几十年,甚至出生在这块土地上,他们不能应征入伍,也不能享受国民的待遇,还必须向警察注册报到,以便当局对他们这些外侨的管理。对于以盎格鲁-撒克逊后裔自诩的澳洲人来说,这些[
阅读全文]

澳洲华人与二战
——在澳洲参战的中国海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滞留在澳洲的中国海员有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本和柏斯等港口。他们多数是英商和荷印船务公司的雇员,大多是船上各种中低级技术职位和普通水手,甚至是厨师和厨房帮工。战争的爆发以及日本皇军从菲律宾南下势如破竹,横扫英美荷在南太平洋的属地,使这些受雇于西方列强各船[
阅读全文]
关于“孙中山晚年的秘密”
——《民国採访战——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回忆录》读后在HallettAbend(亚朋德——即上述著作的作者“阿班”)的上述书中,作者曾提到,他在1926年抵达广州后,便从一位流亡在香港的国民党高官那里得知了一段孙中山的秘密。兹将该段秘密从上述书的中文译本(杨植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该书英文原名:HallettAbend:MyYearsinChina,1926[
阅读全文]

谈谈来华外国人的译名
——《民国採访战——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回忆录》读后刚刚抽空读了上述一书(杨植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该书英文原名:HallettAbend:MyYearsinChina,1926-1941,JohnLane1944])。作者是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在华十五年,适逢中华民国历经多重巨变: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一脉则随北伐兴起;欧美势力在革命打压下委顿,日本势[
阅读全文]

传教士镜头下的民国广西社会与历史——当地人士玛利诺传教会在广西有二个教区,即梧州教区和桂林监牧区。前面我已经就手头所有的这二个教区的传教士和地方风土人情等照片,分别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但还有几张照片,显得比较凌乱,不好归类,还是将其放在一起,另成一贴为宜。这几张照片,都是涉及的广西当地的民众,男女老少都有,只是拍摄于不同的地方。[
阅读全文]
几个常常容易读错的中国地名在中国的地名中,有一些是常见,但是也容易读错的地名。仅将其列于下面(括号里的是拼音):
泌(bi)阳 北碚(bei)
禅(chan)城 瀍(chan)河 茌(chi)平 大(dai)城 郸(dan)城 掇(duo)刀
涡(guo)阳繁峙(shi)
洪洞(tong) 珲(hun)春
伽(jia)师 莒(ju)南 莒(ju)县 鄄(juan)城
琅琊(ya) 临朐(qu) 临洮(tao)六(lu)安 六(lu)[
阅读全文]

传教士镜头下的民国广西社会与历史-桂林(其它)前面贴出了美国天主教传教会(亦即“玛利诺会”)传教士拍摄的桂林照片,曾对相关内容作了一番归类,分别是城市、儿童、教堂、靖江王墓和各色人等[详见:传教士镜头下的民国广西社会与历史-桂林(教堂剪影)]。但仍有几张照片,难以归在已经贴出的那几类来,只好将他们归拢起来,一并在此贴出。无论如何,这些照片[
阅读全文]
澳洲报刊有关桂系报导选(10)1945年夏,国军在广西的反攻,以及在其它地方的节节胜利,再再反映了抗战即将结束,不仅中国人,西方盟军阵营也处于一片兴奋之中。下面是1945年6月中国的战局情形,其中有关广西的战局,是其介绍的一个重点。CHINESEPRESSUREAGAINSTJAPS
Enemy'sPrecariousHoldInS.ChinaFromGEORGEH.JOHNSTONKunmingWhileChinesetroopsintheNanningbreakthroughareaofSouthChinaarestillvainlyseekingforthe[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