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博文
亚包前中国军人战俘第二批遣返队情况如前所述,作为前日军战俘在亚包的中国军人部队,于首批遣返队339人在1946年底,乘坐“Reynella”号轮船,从新几内亚的亚包港出发,于1947年初回到上海后,剩下的第二批遣返队军人人数尚有417人,他们又在亚包等了半年之久,才于1947年8月初,乘坐另一艘轮船“RiverNorman”号,离开他们居住了达四年半之久并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新不列颠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关于二战期间南洋中国劳工
刚刚看到网上一篇报道,是记者采访劳工专家后,得出结论,谓二战时被日军送往南洋做劳工的中国人有几千人之多,但根据红十字会的记载,只有700来人最终回到国内。
此处南洋的概念就比较模糊,所涵盖的范围也较广,我们暂且不去管它。但从本人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战后于1946年底从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岛首府亚包(Rabaul)一次遣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有关巴纽集中营的中国战俘来源的一份资料现在我们知道,被日军在战场上俘获而在1942年被送往巴纽新不列颠岛亚包(拉包尔)战俘集中营做苦工中国军人战俘,有一千五百多人。我在早先的贴文中表示,根据当时仅有的资料,可以表明,显然这些中国战俘应该大多是三战区来的,也应该有部分是五战区的,因为这些战俘多是从南京老虎桥战俘营和浙江、上海等地的战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谢省躬神父(FatherRobertRussellSprinkle)谢省躬(RobertRussellSprinkle)神父,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Hamilton)人,生于一九0六年,一九二六年加入玛利诺会,进入玛利诺修院研习,一九三五年晋铎。当年,他就被派往广西梧州教区做福传工作,足迹遍及玉林、容县、北流、桂平、平南、岑溪等地。在二次大战时,谢神父与在梧州教区的其他玛利诺会士一道,曾设立了许多难民救助站和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立此存照』:日军战俘营里,国共军人联手暴动
——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附5)
转贴说明:自前年开始,陆续将有关二战期间在新几内亚的中国战俘及其墓园情况贴上博客后,开始也就是文学城上的网友看看,发表一下议论而已。直到去年底,事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台湾《联合报》记者程嘉文先生,通过媒体,将此事作为系列报道之后,就轰动起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麦健康神父(FatherJosephMcDonald)麦健康出生在美国麻省的多切斯特(Dorchester),于1933年进入玛利诺会,1940年晋铎。同年,他就被派往中国的广西梧州教区传教。他先到香港,在那里先学习中文及广东话,一年后进入广西,由此一直到1948年,他才返回美国休假。但他在假期未完就又赶回了梧州,参与战后教区的重建和拓展工作。1951年,他被新生的人民政府逮捕下狱。在狱中,他因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高良恩神父(FatherJohnMihelko)高良恩神父(FrJohnMihelko)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于1935年加入玛利诺会,三年后晋铎。1938年,亦即是晋铎后不久,他就被派往广西梧州教区传教,此后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至整个战争期间,他都呆在中国,继续其福传工作。战后,他曾回美国休假一年,但在1947年又重返梧州,参与梧州教区战后的传教推广工作。1951年,高良恩被新生的人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海龙华西方侨民集中营(续)侵华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从1943年初(1月底)正式开始设立上海龙华西方侨民集中营(地点为今上海中学);共收容1756人,其中英国1584人,加拿大24人,南非7人,澳大利亚32人,新西兰11人,美国37人,比利时39人,荷兰17人,苏联3人,葡萄牙1人,挪威1人。直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中国军队进入上海,解救了这些侨民战俘。龙华集中营是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养虎遗患」──父亲的憾恨一九五六年五月二日,父亲在台湾上书蒋中正总统一封密函,其中有这样一段:「抗战胜利后林彪窜扰东北得苏俄接济占据东北战略要点四平街国军久攻不下职奉钧座命令前往四平督师三日而攻克之当时我统帅部曾获谍报苏军约六千潜留长春故密令国军不准渡辽河职当时身临前敌关于匪情比较清楚故本上级指挥官企图曾独断下令严饬杜总司令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父亲奉命东北督战原先蒋中正曾下令东北行营限其四月二日前攻下四平街,可是国军北上进展迟缓,前后拖延几近二月,中间尚有挫败,蒋为此十分焦急,而马歇尔四月返华后又不断向蒋施压,促使东北停战,更令蒋决心迅速解决四平之役,以谋长春。蒋接到杜聿明五月十四日之攻击计划后,担心此役成败,乃派父亲于五月十七日赴东北巡视督战29。时父亲已发表为国民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11]
[112]
[113]
[114]
[1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