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博文


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续31)
三、抗战胜利重获自由到遣返从现有档案资料看,在亚包苦工营的中国官兵于抗战胜利后重获自由,来往电文主要涉及的都是如何遣返之事,而在获得自由到遣返之间这段期间,中国官兵的情况如何,却甚少资料。在澳大利亚档案馆里找到的,也主要是一批历史照片。而这些照片,在本人披露这段历史的博客文章中,都已分章作了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续30)
二、从南京战俘集中营到亚包苦工营(续)
2、亚包苦工营生活点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远东太平洋地区设立了多个战争罪犯审判法庭,以审判战时日军暴行,包括屠杀平民和战俘、虐待占领地平民及战俘等。西南太平洋的战争罪犯法庭,就设在亚包。所有当地平民以及盟军战俘,包括来自澳洲、英国、美国、荷兰、印度以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明:除了前面已经转载的原亚包中国战俘幸存者田际钿(原四行孤军营士兵,即档案记载中的“田有收”)的口述记录中,提到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的战俘苦工营的生活及其遭遇之外,施方舟先生是另一位亚包战俘幸存者,他对这段历史的回忆,是不可多得的资料。特将其转载于下,以供参考。】
二战幸存劳工讲述巴布亚新几内亚战俘营生活http://news.QQ.c[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续29)二、从南京战俘集中营到亚包苦工营1、地狱般的航行目前的中英文档案资料都表明,被日军送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亚包做苦工的国军战俘,共1504人,分别来自南京老虎桥战俘集中营和杭州的战俘集中营。前者主要是在江苏省及其周围被俘的正规军队及各类游击部队人员,后者则主要是1942年5月至7月期间浙赣会战(也称衢州会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8-17 19:49:50)


经历“莫拉克”台风上周从台北经香港到了广州,从电视上看到,“莫拉克”台风给台湾南部及福建和浙江沿海造成的巨大损失,真是触目惊心。想想几天前在高雄遭遇莫拉克台风袭来时的情形,还是觉得惊心动魄,并庆幸自己能及时从台风袭击的中心“转进”(嘿嘿,在台湾嘛,咱也用用这个当年国军常常使用的词)到台北。8月6日傍晚,我们一行三人乘高铁抵达高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续28)
我是大时代狂风中的一片落叶——前国军巴新战俘幸存者李维恂访谈前言在寻找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从中国战场俘获的一千五百多名战俘运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亚包埠(Rabaul)做苦工、以及战后幸存者被遣送回国的资料过程中,得知这些幸存者中,尚有三人健在,现在居住于台湾,这无疑是个大好消息。早在发现这批战俘资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重返中山大学康乐园的感受点滴 2008年10月,因纪念入读大学30周年,返回在广州珠江之畔的中山大学,与诸位老同学相聚康乐园。面对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十分感慨。 说对康乐园熟悉,是因为我自1978年起曾经在此学习和工作达11年之久。从新港路上的南门(也是当年的正门)和东门(当年读大学和研究生都在东门附近住)及西门(当年读研究生时,研究所就在西门旁),梁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研究述评荣维木
  中日战争遗留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解决无疑与历史事实和历史认知有密切联系,而史事的考证和史观的阐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学术问题。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并不完全依赖学术研究的深入程度;但学术研究的深入则无疑会对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起到推进作用。事实上,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很大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档评介逸 文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1955年2月开始筹建,历经10年之久,于1965年4月正式成立,所址位于台北南港。由于该所于筹备之初便确立了包括“图书档案之征集、整编”任务在内的建所指导方针,使得其研究工作以及相关的历史档案资料征集保管工作相得益彰,经过40余年的努力,迄今已经拥有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历史及院史档案馆,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典藏民国档案简介杨 斌  2002年5月,笔者有幸赴台北参加“第五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因所提交的论文内容与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典藏民国档案有关,因而有机会结识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副主任刘维开先生,并在他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现将该馆所典藏的民国档案情况简介如下: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的前身,是1930年1月成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06]
[107]
[108]
[109]
[1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