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
很久以前,还在大陆教书的时候,有朋友把巴黎或纽约的街头艺术家的照片给我看,开玩笑地说道:等你哪天出国了,你也许会和他们一样在街头卖艺。我回应道:那一定是到了我走头无路的时候。殊不知,在我来美国之后,这样的“走投无路”之日发生了两次,一次是在读书时,另一次是[
阅读全文]
最近在网上参与了一些讨论,读到有网友认为,中国文人中能接受意见的不太多,尤其男性。这个说法基本符合我的个人观察(中国男性,似乎总有一种做“爷们儿”的“高贵”感,必须要完美,写东西总是抱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态度)。然而我认为事实的另一面是,中国人中真正懂得如何给人提意见的也实在不多(again,尤其在男性中),所以提出来的意见,往[
阅读全文]
中国人做事说话,似乎最忌讳的就是“被他人笑话”了,所以凡事瞻前顾后,不敢言人之未言,做人之未做之事。殊不知,“他人就是地狱”,或者说,“他人是另一扇紧闭的门,即使用手敲,也敲不开”(Anotherperson:adooryoucan'tenter,evenbyknocking.*)。而那么多他人,那么多未知的“宇宙”,我们怎么可能知道其中藏了些什么内容?怎么可能知道他人真正如何看待我们的言行?怎么[
阅读全文]
(写在2012中秋来临之际)
一年一度,秋天又悄然来临,耳边不觉响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高昂而又起伏有致的旋律一时间带我回到了阳光下的陕北---
在“少读中国书的五大原因”一文中,我提到的第一条就是“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及当代文化中,我几乎看不到对生命的正面歌颂。”我很高兴自己用了一个“[
阅读全文]
---兼谈中国文化为什么落后有人说中国人全世界最贪吃,最懒惰,又有人说中国人全世界最勤劳,最能吃苦,究竟谁对谁错?笔者认为两者都有道理。请看:现象之一:贪图吃喝享受。中国人爱“吃”。复杂的烹饪技术似乎占据了中国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中国大陆,最方便的也是“吃”,遍地的餐馆,大大小小,各具风格(时常想中国人的思想要是和中国人的饮食一样丰[
阅读全文]
大凡人类自从有了文明以来,就有了分工合作,就有了官僚和等级制。似乎,越是不动脑筋的事,越是低贱,也越是受歧视,生活,也自然更加不幸。这个规律,在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一些等级歧视严重的文化中尤为显著。美国算是目前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家和任何其他国家一样,有着详细繁杂的分工,从低级的手工劳作到高精尖科技,政治或娱乐。然而,[
阅读全文]
在美国,任何事情一旦让人觉得困扰,会听到有美国人说:“真是像中文一样的难懂。”中文,因为其特殊的象形文字的特点,对说拼音字母语言的人来说,的确很难,并且由其难“辨认”,或者说“貌似强大”,看上去很深奥。然而殊不知,西方人学中文自然很难,中国人学英文却可能更难。以前在我学习的大学来了一个法国留学生,在来中国之前强化了一年的中文,来中[
阅读全文]
很久以前在大陆的卫视体育台第一次看到网球比赛,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算什么运动,慢条斯理的,一点不激动人心。然而大约是因为电视节目的乏味,我总是把频道停留在体育台,很快,在不知不觉中,我居然爱上了慢腾腾地网球。后果基本上是一发不可收拾:格拉夫,塞莱斯,拉夫特,桑普拉斯,一个接一个地“崇拜”着。我这个不好动也基本不看其他任何一种体育项目[
阅读全文]
很久以来,我对中国的文化和政治都失去了兴趣:几乎不读中国书(不管是文学还是历史),不看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很久了。在我参与的一些网络论坛上,我被指责为“反中国”,“种族歧视”等等(最近写的博客文章“最喜欢的十本书”也因为没有中文书而得罪了不少人)。 也许,出于对(种族)歧视的肤浅的理解,我可能的确配得上[
阅读全文]
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中国的“一胎制”,无疑是中共政府侵犯人权的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一胎制”的实施过程,的确令人触目惊心。但事情的另一面是,作为一种政策,“计划生育”的确是中国人口爆炸后不得不实行的“合理”计划。根据资料,1949年中国人口4.5亿。而到1979年,计划生育提出之时,中国的人口是近10亿(而实际的数字是超过了12亿)。人口猛涨的原因是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