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陈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08-11-09 16:47:40)
阴雨绵绵的周末,待在家里胡思乱想、胡读乱写。
前不久看到大家热闹地探讨小资情节,突然想到也经常有人评价我“太小资、很小资”什么的。低头看看手中熟读了几遍的《BohemianManifesto》(byLarenStover)和《OntheRoad》(byJackKerouac),觉得这好像是应该是小波(Bohemian)看的。但抬头看看花瓶里假装浪漫的玫瑰、手里附庸风雅的咖啡,又觉得自己的确和小资脱不了干系。人家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序:有网友把自己常去的论坛串成一首诗,我也东效西颦,信笔胡写了这么个玩艺。)
想当年莲步轻移爱是有缘,
为激情为离别心结千千。
思良久,顿悟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千帆过,倒不如安然归隐品茶小轩。
红妆素裹,流行时尚万不可忘,
风花雪月,海外原创费尽思量。
殷殷慈母,子女教育箭在弦上,
人在江湖,职场生涯夏暖冬凉。
掩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11-06 17:05:39)
话说我多年前来到西域番国,是一付铮铮铁骨的。学姐师兄们每人一个洋名,玛丽约翰的分不出谁是谁了,我就是不从。人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是?我虽是一小女子,也很拿祖宗那点规矩当回事呢。
再说了,我这中文名字可是来之不易的。我老哥生于黎明时分,老爸一听公鸡打鸣,灵机一动给儿子取一单名“鸣”。你别说,还是个挺有气势的男孩名。多年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08-11-02 19:02:05)

周末去了儿子学校参加FamilyWeekend。 我自己的大学生涯已是回首不知何处了。在美国虽然也上过学,但那时先是忙着适应环境,而且囊中羞涩也舍不得有任何社交;后来虽然有了一些朋友,也敢开口说两句洋话了,又忙着为今后找饭碗,还是没有时间去享受学校生活。以至于现在想起来,就记得两点一线:缩头缩脑在风雪中等校车、晚上去图书馆K书、周末在小公寓里做饭。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ThingsIDON'Tknow...
-Whybadthingshappentogoodpeople.
-Allyouarefeelingrightnow.
-Exactlytherightwordstosay.
ThingsIDOknow...
-Youarecaredaboutmorethanyourealize.
-Youwillgetthroughthis.
-Iamhereforyou...nomatterwhat.
给我远方的朋友E......
为了所有的至爱亲朋,为了真挚的友谊爱情,为了纯美的文学艺术,为了春风秋月,为了大漠远山......请你坚持,请你一定坚持。
(Oct...[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8-10-19 16:26:11)

首先说一下,我不是故意要标题党。原定周末穿上新风衣去赏红叶,拍几张风衣翻飞、长发飘飘的片片自恋一下…... 没曾想,上周两个同事抱病工作,桌上放满了DayQuil,coughdrops,我建议他们回家休息,未果(遇到美国焦玉禄了)。他们不歇我躲了吧?也不行。老板打球伤了腰,周一在办公室突然僵成化石般,整整一周群龙无首,我只能拿鸡毛当令箭硬顶着。 结果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半年多前,写了一篇小文章《两株野花-生命的感觉》。当时为网友Quinster在死谷拍摄的两张照片而感动。最近,继续被Quinster的佳作频频感动。看那《花为魂魄》-那不能忘情的玫瑰;那寸蕊寸相思的落蕾;那傲立红尘的幽兰;那独依芳华的洁荷……难道不是有灵性的生命在轻轻地呼唤和交流吗?再看他的《韧》,若不是缘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如何能写下如此超然的字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生平第一次上庭,我衣冠楚楚地去了,还以为能像电影里那样舌战群雄呢。
R镇的交通庭每月只开庭一两次,所以聚集了好多倒楣鬼,就像一个人山人海的农贸市场。门口一张大桌子,坐着两个工作人员,周围三三两两几个警察在聊天。来的人先在大桌子那里签到,然后坐着的人就会问你要不要”pleabargain”,说白了就是花钱“买点”。多付点钱,就取消你的points,或是让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序:这篇文章是早一阵写的,放在一位文友的博克里玩“猜猜猜”的游戏。大家很久都没有猜到是我,在主人不断提示下,才有个熟悉我的妹妹指认出我的斑斑劣迹。我很高兴:看来我在同志们心目中还是很“淑女”的。同时也很惭愧:我曾经是“飞车党”啊。不过,现在已经洗心革面了。大家看看我的历史污点,引以为戒吧。)
先从出国后学车考照说起吧。一开始,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10-13 17:05:51)

星期天是晴好的天气,居然可以顶着艳阳、穿着短袖小衫招摇过市,实在是太开心了。去City玩了一天,用口袋相机胡乱搂了一些片片,大家看个热闹吧。
一出PortAuthority巴士总站,就是新的《纽约时报》大楼。我是《纽约时报》的忠实读者,虽然我早就不是NewYorker了-其实从来也不是,正宗的NEWYORKER必须住在曼哈顿,外围的不算,何况,我跨过河去支援“泽西边疆”的资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
[91]
[92]
[93]
[94]
[9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