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分之一。在过去的10年里,两国分别承担了生产和消费作用,并主导世界经济的增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苏拉里克,2007年以“中美共同体(Chimerica,China+America,或称中美国)”这一新词描述了两国的共存关系。 <br><br> 但有分析认为,这一新词仅诞生2年就面临夭折。美国时事周刊《新闻周刊》8月18日报道说:“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不久后中美将结束合作关系,展开全面竞争的可能性很大。”这表明,如同夫妻的两国关系,即将走向“离婚”之路。 <br><br> 据统计,受去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人尽量减少消费,因此美国的储蓄率创下历史新高。受此影响,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额,自去年5月以来1年内减少18%。<br><br> 中国也不再将美国视为最大出口国,而把目光转向亚太地区新兴市场或投资非洲矿山等。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在8月初已超过2.1320万亿美元,因此购买美元或美债的规模也明显减少。据统计,今年6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635亿美元,比上月减少380亿美元。 <br><br> 创造“中美共同体”用语的弗格森教授,在去年末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到2027年左右,中国将逐渐摆脱美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因此中美共同体时代也将落幕。”)
7月27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战略对话部分第一场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国国务院举行。
中评社香港8月21日电/韩国《朝鲜日报》8月20日载文《中美经济“蜜月期”终告结束》,摘要如下:
中国和美国(G2)两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分之一。在过去的10年里,两国分别承担了生产和消费作用[
阅读全文]
和银河娱乐(0027)昨日都升逾6%。 <br><br> 德银分析报告指,放宽政策落实,比预料中的十一黄金周为早;不过,受惠贵宾厅博彩收益提高,今年8月首18天,澳门总博彩收益按年大增近30%,较7月份按年跌10%,已有大幅改善。该报告分析,放宽政策下,主要面对普罗大众(中场)客户的公司最为受益,例如新濠国际(0200)和澳博控股。)
自由行过去一年按月同比下跌20%,预计适量松绑,可令跌幅收窄至10%。
中评社香港8月22日电/自由行收紧至今已逾一年。澳门旅游业议会理事长胡景光表示,从广东省旅行社了解到,自由行签注将于9月起松绑,从现时“二月一签”放宽至“一月一签”。虽仍未完全松绑,但对于旅游业绝对是喜讯。
《澳门日报》报道,自由行过去一年按月同比下跌20%,预计[
阅读全文]

中评社香港8月22日电/成都商报报道:
-中国人移民美国的速度正在悄悄加快。美国国土安全部日前发布的《2008年移民数据年报》显示,2008年共有4万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加入美国籍,在获得美国新公民身份的外籍人中排名第四。
-中国人早就迈过了集体谴责加入外国籍或者对此羡慕得不得了的阶段,但当传出某个名人加入外国籍时,社会的反应仍是复杂[
阅读全文]
雷达。歼-10B想象图。<br><br>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近日,中国公布了歼-10B战斗机。 <br><br> 《现代兵器》杂志报道,该飞机是中国第四代歼-10战斗机的最新改型,它采用了与FC-1相似的蚌式进气道,放弃了传统的矩形进气道设计,在保证飞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简化了设计,减少了进气道的活动部件,在减轻了飞机重量的同时,还降低了飞机的雷达发射截面。 <br><br> 加装了光电瞄准装置,与中国装备的歼-11和苏-27类似,该装置位于歼-10座舱的右前侧,包括红外搜索与跟踪传感器和激光测距机,可在无需雷达开机的情况下被动探测敌方目标,降低了己方飞机被探测的概率。 <br><br> 加装了电子对抗装置,分别是位于坐舱的两侧、发动机尾喷口的两侧的电线阵列,以及垂尾的顶端的电子舱,据称将主要用来进行电子对抗。)
歼-10B型战斗机。
网络上流传的中国歼-10B改进型战斗机。
据报道,歼-10B已经装备了机载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歼-10B想象图。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近日,中国公布了歼-10B战斗机。
《现代兵器》杂志报道,该飞机是中国第四代歼-10战斗机的最新改型,它采用了与FC-1相似的蚌式进气道,放弃了传统的矩形进气道设计,在保证飞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
阅读全文]

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VN1型轮式步兵战车。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最新一期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确定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VN1型轮式步兵战车参加新中国国庆60周年阅兵。分析认为,轮式装甲车正随着中国国防战略的变化日益获得重视,解放军的快速反应作战能力将显着提升。
质量建军的风向标
据报道,解放军现役的轮式[
阅读全文]
交易,很多都来自于国有公司,这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股市。 <br><br> 中国政府还希望推出一个创业板市场。近期还出现了引进汇丰控股(HSBC)等主要跨国公司到中国股市上市的计划。中国政府还有着推出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交易的较长期计划,这需要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兴趣。 <br><br> 不过,如果股市持续下跌导致中国政府介入干预的话,最主要的动机可能还是确保稳定以迎接建国60周年庆典。 <br><br> 不过,这不一定会获得成功。去年奥运会之前中国股市也曾有过类似的预期。但等奥运会开幕的时候,上证综合指数已经较年初时下滑了58%。 <br><br> 不过,奥运会毕竟只是场赛事。中国的建国庆典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8月17日,股民在安徽阜阳一家证券营业部内关注股市行情。
中评社香港8月19日电/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18日载文《中国政府会为“十一”救股市?》,摘要如下:
中国政府正在为建国60周年庆典进行紧张筹备,他们不希望股市大幅下挫影响到庆典活动。
这是股市交易员间新近流传的想法,他们试图为中国股市结束下挫找到一个合理理由。这折射出[
阅读全文]

加挂两种不同型号空地导弹4枚的新轰-6
中评社北京8月18日电/《环球时报》消息:《简氏防务周刊》8月14日报道题为:中国H-6K轰炸机出现在公众视野。
报道称,近日互联网上出现了H-6K巡航导弹载机在西安阎良飞行试验中心进行飞行的视频与照片。
在8月初网上流传的视频录像中,虽然模糊不清,但可以清楚地看到银灰色的H-6K轰炸机的机翼下挂载着[
阅读全文]
<br><br><img src=http://g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0908/14/101048098.JPG><br>谢欣霓在受访时,比起在政治圈,也显出较为女人的一面。(中评社 黄筱筠摄)<br><br><img src=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0908/14/101048096.JPG><br>加入媒体圈後,谢欣霓的肢体动作也比较丰富。(中评社 黄筱筠摄) <br><br><img src=http://g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0908/14/101048094.JPG><br>比起做政治人物时,谢欣霓的脸缩小了一号。(中评社 黄筱筠摄) <br><br>??中评社台北8月15日电(记者?黄筱筠专访)前民进党发言人、前“立委”谢欣霓近期转战演艺圈,甚至穿著超短热裤、露出乳沟主持节目,令政坛侧目。谢欣霓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经过1、2个月测试,了解到自己不适合综艺节目,之後会朝议题性节目规划,也不会排斥与大陆节目接触。 <br><br>??谢欣霓1971年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系毕业,父亲是民进党籍前“立委”谢锦川,曾当选台南县议员、台中县“立委”。她因2006年举发马英九市长特别费事件,声名大噪。2008年卸任“立委”後,加入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竞选团队,成为发言人之一。 <br><br>??女儿已经10岁的谢欣霓转战演艺圈,让不少人惊讶。但她自己却说,转战演艺圈并非突然,在2008年就接触台视所拍摄的纪录片主持工作,只是当时没人报导她,後来是因代班综艺节目主持,又穿著较清凉,才被媒体广为报导。她说,她不会演戏因此不能说是加入演艺圈,只能说是加入媒体圈,未来只会朝主持规划,不会接触戏剧。 <br><br>??看起来比当“立委”时消瘦,但谢欣霓说,她没有减肥,体重也大约比之前少了2公斤,至於脸缩小一号,则是靠气功师父帮忙调理新陈代谢。她代谢不好,脸常会水肿,气功让她的脸消瘦不少。至於化妆术也比担任政治人物时要精进。谢欣霓表示,妆她自己化的,主持记录片时有学过,化妆术才会如此进步。 <br><br>??谢欣霓认为,综艺节目不适合她,尤其台湾综艺节目必须要玩得很过火,她无法适应。尤其是穿得少这件事,是她最无法适应的,不管是谁都可以打扮的漂亮,但不应该用物化的角度来看。之後上节目穿著,会以自己舒服的状态为考量。<br><br>??谢欣霓也说,离开政治圈加入媒体圈,虽然领域不同,但在台湾社会,政治与媒体的影响力其实没差多少。现在媒体经营者看中大陆市场,但还是可以拥有台湾最深层的感情,因此她之後主持的节目会偏向民生议题、探讨城市美学、台湾土地等议题性节目。 <br><br>??如果大陆邀约做节目会排斥吗?谢欣霓表示,以她这一代的绿营政治人物来说,去大陆就像是日本、韩国一样。而且她现在没有政治背景,是以媒体人的角色去。每个地方都有值得学习,也有值得借镜的地方。但她後来又笑著说,她举发马英九特别费案时,都是大陆网友批评她,她反而比较担心的是大陆排斥她。 <br><br>??至於政治圈与媒体圈有何不同,她认为,到了媒体工作心情比较舒服,因在政治圈里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政治目的,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但之後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根本没人在意。既然做了公共事务,就应该解决问题,因此做为这样的政治人物,自己也不舒服。 <br><br>??虽然不在政治圈,但谢欣霓对民进党还是很关心。她认为,政治与媒体都有影响,但她过去的政党影响力已微乎其微,现在可以利用媒体把台湾的诉求讲出来,而且民进党目前没有人进入媒体,她也可以藉机去了解为什麽媒体喜欢蓝营胜过绿营。 <br><br>??谢欣霓也语重心长的说,民进党最大问题是喜欢把党内的冲突搬到外面去讲,讲到基层都很伤心,而国民党虽然也在斗,但是比较细腻,都是已经内斗胜利了,才会出来讲。民进党就像伤兵在大联盟打棒球,还没比赛就已经先输了一半。至於未来会不会再回到政治圈,谢欣霓表示,未来的事她也无法预测。)
谢欣霓自从转战媒体圈後,整个人漂亮不少。(中评社黄筱筠摄)
谢欣霓在受访时,比起在政治圈,也显出较为女人的一面。(中评社黄筱筠摄)
加入媒体圈後,谢欣霓的肢体动作也比较丰富。(中评社黄筱筠摄)
比起做政治人物时,谢欣霓的脸缩小了一号。(中评社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8月15日电(记者?黄筱筠专访)前民进党发言人、前“立委”谢欣霓近期转战演[
阅读全文]
<br><br>??中评社杭州8月15日电(记者∶王平、刘晓丹、黄政)中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辛旗表示,马英九如果2012年能成功连任,那麽他第二任内的前两年,将是两岸关系发展进入突破性、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间点。辛旗强调,两岸之间要签署和平协议、真正突破双方的分歧,关键要解决统一之後的国家形式,但这目前仍是一个双方难解的结。 <br><br>??“第三届两岸发展研讨会”於8月11-12日在杭州举行。辛旗与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做出上述表示。他指出,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首先要具备三个条件。 <br><br>??辛旗说,马英九执政以後,两岸关系迅速发展,很多关键性问题慢慢浮到台面上来,比如双方的政治定位问题、谈判的名义问题、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走向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内的一些学者和政界人士,现在都有一种紧迫感,不少有识之士很著急,因此就有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在《中国评论》月刊八月号发表的《两岸应正视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问题》这篇文章,其中讲到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和进行政治谈判的条件已经成熟。 <br><br>??两岸和平协议是否能够在马英九任期内达成?辛旗认为,马英九有自己的考虑,特别是他要面对今年年底的地方县市长选举,以及2012年的连任问题。基於岛内现实政治的考虑,马英九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节奏有一定之规,他心中有一个衡量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考虑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 <br><br>??“我认为应该瞄准马英九连任之後的前两年(2012-2013年),这将是两岸关系发展进入突破性、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间点。”辛旗指出,目前来说,两岸应就许多问题进行不断积累,逐渐达成向政治靠拢的经济、文化、法律、双方人员往来等各方面的小的协定或协议,趋向最後的政治或和平协议的签署。 <br><br>??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面,达成国共两党的五项愿景。“这标?著国共两党敌对已经结束,”辛旗说∶“但是,目前两岸行政当局之间的敌对尚未结束,还有‘旗号之争’的问题,而且,双方在政治、两岸定位、国家定位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br><br>??另外,两岸的军队之间没有结束敌对,原因也与政治有关。辛旗说∶“如果台湾当局很明确地认识到,台湾只有一条路可走,除了统一之外没有选择的话;如果台湾的军队也坚持统一,坚持必须走向中华民族和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那麽,两岸的敌对会迅速消除,两岸之间的政治协定、和平协定,也会很快签署。”然而,目前两岸之间的政治问题,包括双方的谈判地位、政治地位、各自的称谓、以及双方的政治定位等,都远没有解决。 <br><br>??辛旗说,去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六点意见。其中的最後一点,就是要研究两岸在目前政治分歧没有解决之前,怎样实事求是地就一些敏感问题先进行讨论,包括先行讨论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另外,第一点也讲到,一些政治敏感问题可以进行一些前期的讨论。不久前,胡锦涛会见吴伯雄主席发表讲话时也提到,可以就一些敏感问题进行学术之间的探讨。 <br><br>??辛旗强调,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首先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br><br>??第一,两岸双方应该就两岸未来前途和中国未来统一的形势,先有一个基本的共识,也就是要走向统一。否则的话,和平协议变成维持台海现状,这种“现状”变成事实上的“两个中国”,与台独何异?? <br>?? <br>??第二,两岸在国际上将如何处理目前的政治分歧和地位问题,双方要有一个基本的默契。这种默契应该符合国际法和国际现实,也就是大陆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代表现实的中国,台湾在国际场合及一些国际组织中用“中华台北”或者类似的名义。双方要在国际上避免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br><br>??第三,双方的军队和目前对峙的区域,达成相对和平的环境、和平的氛围。 <br><br>??辛旗还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西方的势力(特别是美国)在其中不进行强烈的干预。而这个条件,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 <br><br>??两岸签署和平协议,要以什麽作为突破点?辛旗表示,两岸之间首先要不断交流,然後双方才能形成共识,在一个双方逐渐融合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同步进行国家统一形式上的政治谈判。<br><br>??1992年,辛旗曾在台湾的杂?《中国论坛》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对中国统一前景的几点思考”。这篇文章後来被收入2003年出版的辛旗的论文集《跨世纪的思考》。 <br><br>??这篇文章对如何解决主权冲突、如何解决治权的问题、如何解决治权谈判中的法律定位、如何解决治权谈判过渡时期的货币联盟、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法律冲突仲裁问题、单一货币区、主权的垂直分割、治权和主权的关系,统一之前的法律衔接、法律服务、金融协调机构的成立,军队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有十分清楚的构思和论述。 <br><br>??这篇文章中特别讲到,两岸之间要真正突破双方的分歧,关键要解决统一之後的国家形式,这目前是一个双方难解的结,因为双方互不承认对方的“国号”和基本的“国体”。 <br><br>??在文章中,辛旗用到“政治安排”这个概念。所谓“政治安排”,就是说统一之後国家的形式是什麽,包括国号、国旗、宪法体制。 <br><br>??辛旗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如果两岸之间的谈判地位难以用名称解决的话,可以成立“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大陆和平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台湾和平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进行谈判,形成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个大的宪章,当然这将涵盖两岸现有的宪法体系,它是一个“更高的屋顶”。这样我们就可以突破西方国际法理论、欧洲中心论等理论给我们造成的思维定式和羁绊。如此,我们才可以通过中国五千年历史、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文化规范,创造一种新的中国统一的理论、方法、法律体系。 <br><br>??“17年之後,我的思想观念依然没有变。”如今看来,辛旗这篇逾万字的学术文章既被两岸关系历史发展所证明,至今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br><br>??辛旗指出,两岸必须通过迈向统一进程中以政治谈判协定实现标?立著统一的国家形式调整,通过政治方面合情合理合法合民心合历史大趋势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来实现统一。在此之前,和平发展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时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寻求解决办法、寻找突破,为最终实现统一创造条件。)
辛旗强调,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中评社记者摄)
??中评社杭州8月15日电(记者∶王平、刘晓丹、黄政)中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辛旗表示,马英九如果2012年能成功连任,那麽他第二任内的前两年,将是两岸关系发展进入突破性、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间点。辛旗强调,两岸之间要签署和平协议、真正突破双方的分歧,关键要解决统一之後的国家形式,[
阅读全文]
事前未及早撤离所致,引起网民严厉抨击。我们在仔细检视其受访原文後,也认为值得提出批评。 <br><br>??马英九将灾情严重归因为居民未能事先撤离,与先前“行政院”的说法一致,似乎是府院的共识,也似乎在为“中央政府”脱卸责任。就事情先後次序而言,先未撤灾民以致後续灾损重大,逻辑上当然没有错;但若从行政责任或民众观感的角度来看,恐怕都是极不恰当的发言。 <br><br>??以灾民撤离为例,虽然其执行确实是地方政府的业务,而撤与不撤确实是灾民自己的决定,但在此当口去评论灾民“没有准备好”,难免给阅听民众画清界限的指涉,极为不妥。灾民地处偏 ,信息与危险意识当然都不及“中央”灾害指挥中心。也正因如此,才有成立灾指中心必要。若以稍微“父权管理”情境类比,则“中央政府”灾指中心有如父亲,而子女则如地方人民。父亲预见子女可能遭逢危险,遂对子女的行为做出建议,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子女会不会依建议而行,终究是他们的抉择。但是任何做父母的都知道,父母与子女即使同处一屋檐,也不是一个命令一个动作,总要三催四促、反覆叮咛,才可能竟功。无论如何,子女不幸发生灾难,恐怕少有父母会对外人说∶“子女没准备好”以致酿灾吧? <br><br>??以此次水灾撤离情形来看,也许“中央”救灾中心有发送撤离建议,但“中央”有追踪执行情形吗?“中央”究竟知不知道地方没确实执行撤离建议呢?如果不知,那先前建议就是欠缺关怀、虚应故事。如知道地方未撤,有後续追踪催促吗?当气象局一再上修雨量预估时,“中央”单位有不断增加其撤离建议的强度吗?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尽到承上启下责任吗?我们并不是在此脱卸灾民滞留的责任,但是政府自己都没有善尽职责,又有什麽资格去影射“未能撤离”是罪魁祸首呢?如今救灾仍是如火如荼,“总统”却说人民没准备好、“行政院”怪地方不撤村,实在是欠缺同理心与凝聚力。 <br><br>??社论说,马英九受访发言最令网民不满的,恐怕是“他们”这两个字。“总统”对外国记者发言,只适合说“我们”没有准备好、“我们”该尽早撤走灾民。当“总统”将灾民用“他们”来描述,将撤离的主词设定为“他们”时,相对而言就是将救灾者与负责通报的政府机关预设为“我们”。“总统”在平常是“国家”行政的领导者,在灾祸侵袭时更是人民精神意志的凝聚者。“总统”与“中央政府”的一切施政与发言,都该发挥积极正面的效益,都该是庄重严肃、深思熟虑的。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当然要尽量内括最大多数人民,而避免外排部分人民。但马英九与先前“行政院”的发言,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思考。媒体民调人民对政府救灾严重不满,一部分来自观其行,恐怕另一部分则是来听其言。 <br><br>??八八水患是台湾近年来罕见的灾难。依现在的死伤损害规模与救灾防灾效率来看,“中央”与地方政府都绝对有难以回避的行政责任。虽然舆论不愿意现在去追究或推论责任,但是不客气地说,“中央”与地方许多大官恐怕都是待罪之身。以目前的暧昧身分,加上死伤规模与民怨,“我们”政府大员的发言还能不谨慎吗?)
马英九受访发言最令网民不满的,恐怕是“他们”这两个字。
??中评社台北8月15日电/中国时报今天的社论说,八八水患发展迄今已满一周,但一直到最近一两天,灾区救援的协调整合才渐上轨道,但显然已经错过了救灾的黄金时间。过去一周大部分的国内舆论大都集中在实况报导,鲜少对救灾效率责难批评,主要也是以大局为重,希望以鼓励慰勉增进救灾成效,避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