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我为抗战出过力刘振墉(苦难的年代之二十三)
区里(江苏如皋县磨头区)或者是乡里办的基层抗日积极分子学习班,也不知是脱产还是业余,学员都是村干部和民兵骨干,其中有几个人我认得。学习班结束要考试,这可是件难上加难的事,难在学员们都不识字。现在人们难以理解,全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怎么能不识字呢?阿拉伯数字、中国数字,自己的名字,赵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6-06 07:36:46)

去入党,去投票----致华人朋友们!----为了争取亚裔和华人的合法权益,为了取得话语权,我建议华人朋友们,大家要踊跃参加两大政党,特别要积极去投票。台湾的政坛元老王作荣先生,五十年代率经济代表团去日本访问,临行前从农林部借调了一位农业经济学家,作为随团的顾问。在行程中,王作荣发现,这位年青专家,颇有理想和见解,但对于国民党却不完全认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哈哈!我也打过游击刘振墉(苦难的年代之二十二)抗战后期,日寇和汪伪军,从苏南调集了大批兵力、物资,将江苏南通地区包围得水泄不通,进行疯狂的清乡、扫荡。这块特殊地形,南有长江,东有黄海,西与北两面札起了竹篱笆,在这个封闭的小范围里面,拉网式的反复清剿,残酷的烧杀抡掠,意欲将抗日力量斩尽杀绝。我就读的如皋县邓庄初级小学,距离竹篱笆封锁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05-30 18:00:51)

邻床病友信教了刘振墉整个2006年的上半年,我老伴都是在江苏的一家医院里的血液科治病。老伴得的是恶性淋疤瘤,是不治之症,而且已到晚期,她本人就是医生,所以对前景比任何人更清楚。
病房很小,搁两张床就很挤了。邻床是衬衫厂的裁剪女工,好像没有多少文化。四十岁不到女儿已读高中了,家在城市郊区,亦工亦农,日子本来过得挺适意。现在生了白血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呼吁美国国会,给中国地震灾民移民名额中国这次地震,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接近十万人,无家可归者超过一百多万人,总受灾人口在一千万以上。是人间悲剧,也是世界上空前的人道灾难。川西这块地方,自然条件,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现在经历地震,对于原山地居民,所谓“重建家园”,实在是蠢话、废话。但此几百万人能移民到什么地方去?中国早已处处人满为患,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11 05:32:43)

如皋师范与束荣松校长刘振墉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创办于1902年,据说是全国第一所公办师范学校。它位于如皋县城内东南角的冒家巷,与著名的古刹定彗寺隔河相望。学校大门正上方有“如皋师范学堂”六个大字,大小约一尺见方,刻在六块方石板上。据说其中如皋二字是末代状元张骞的手迹,师范学堂四字,则为著名书法家郑孝胥所写。石刻陈旧,刻制年代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8-05-07 05:14:33)
气功大师的气刘振墉(茶余散记之四)江南某大学,有一位体育老师,练了一辈子的气功,功夫了得。他乐于助人,广收弟子,是个著名的气功大师。时间一年年的过去,气功大师也像常人一样渐渐地老去,终于有一天,大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处于弥留状态时,一口气虽细若游丝,却不绝如缕。家人能感受到大师在痛苦地挣扎,还不时地微睁双眼,似有所求。这样一天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简体、繁体;横排、竖排[4161] (2008-05-03)由于中文字体书写的不统一,给全世界的华人增加了很多麻烦。字体分繁体、简体;排版分横排、竖排;自左而右和自右而左;注音分汉语拚音和注音符号。若有学者去做定量的研究,每个华人因此而额外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华人世界因此而额外付出的社会成本,一定是个惊人的数字。十几年前初到美国,经常看北美发行的一家中文报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02 17:56:39)
只要改良,不要革命刘振墉----从血腥故事得到的教训-----听本街一位黄姓长辈闲聊时说,就在我家的左隔壁,原来的主人是一对老年“绝后代”夫妇,住房很空。“民国十八、九年闹共产的时候”,在他家里住着省保安团的一个班,常常下乡剿匪。有一天下乡时,被“共匪”打死了一个“弟兄”,当天回来,就看到这些当兵的情绪消沉,晚上又看到他们在点香、跪拜、喝酒,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4-23 18:14:20)

“拿来主义”好刘振墉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有几项决策,还是很正确的。第一、度量衡确定以公制为标准。公斤(千克)、公里、公尺(米)等逐渐为民众所熟悉,不但英制,国人最常用的市制都舍弃了,给大家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方便。第二、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据说近年还有人反悔,提出什么黄帝纪年、孔子纪年、共和国纪年等等。当年采用公元纪年,应算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