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中医辨证施治口服中药煎剂、穴位按压及辨证施护给予药膳。电解质紊乱者可配合西医对症治疗。
1.2.1.1脾胃虚弱型30例主症:妊娠初期,呕吐不食,或吐清水,清涎,头昏体倦,舌淡,苔白,脉缓滑。护理原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护理措施如下。①服药护理: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汤剂宜温服,少量频进,并在服药之时加姜汁数滴,以和胃止呕,服药后宜静卧[
阅读全文]
.2.1中药治疗
1.2.1.1中药内服自拟活血舒筋方,药用葛根20g、川芎12g、威灵仙15g、白芍15g、鸡血藤15g、木瓜15g、红花10g、桂枝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内服。10d为1个疗程。
1.2.1.2中药外洗药用伸筋草30g、红花15g、川芎15g、羌活15g、独活15g、木瓜12g、威灵仙15g、防风15g,每日1剂,水煎熏洗患部,每日3次。10d为1个疗程。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乃机体正气不足,[
阅读全文]
1.2治法
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法为主。基本方:黄芪50g,党参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丹参15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6g。随证加减,头昏目眩者加勾藤、菊花、石决明;便秘者加生大黄;舌质紫暗瘀斑明显者重用化瘀药并加元胡;胸闷、恶心、苔厚腻者加苍术、菖蒲、胆南星、厚朴。住院期间均在1周后开始针灸治疗。3典型病例
3.1病例1
[
阅读全文]
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慢性胆囊炎合并胆道收缩功能不良以及胆囊炎合并胆石症后胆囊切除术综合征等。临床表现多样,以右胁胀痛、口苦、善太息、多伴有胃脘胀痛、嗳气等为主,中医学称之胆胀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的《灵柩·胀论》中就有记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此病当根[
阅读全文]
在祖国医学中,“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一旦失其正常生理,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古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营养,与柔弱的脾胃功能形成矛盾,如果喂养不当或其他因素影响,易招致脾胃失调而发生一系列的病证。因此,调治脾胃在儿科临床中有着重要[
阅读全文]
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女性乳房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触之有大小不等的肿块,有压痛。本病是乳腺增生性病变中的1种或增生过程中的1个临床阶段,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乳腺小叶增生迁延不愈加重的结果。由于医学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不少妇女罹患本病后要求诊治和排除乳腺癌,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当前[
阅读全文]
肥胖是指机体进食热量多于身体消耗量,造成脂肪的过度积聚与脂肪组织的过量扩增,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并伴有头昏乏力、神疲气短的一类病症。
肥胖可用皮脂测定法来参考:肥胖开始起先在腰腹部堆积脂肪,所以要测算胖瘦程度,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测算皮下脂肪的厚度,用食指和大拇指捏起腰腹部皮层,测量其厚度,如果其厚度超过25mm即为肥[
阅读全文]
现代医学认为,闭经多属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不成熟所致,强调内分泌方法治疗,即服用外源性激素调经,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且长期服用会使外源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一但停药,往往出现过度抑制现象,反而更进一步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而达不到治疗目的[2]。闭经的治疗目的是建立或恢复正常连续自主有排卵的月经,或有周期规律的月经[3][
阅读全文]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加枇杷止咳露治疗。
治疗组对症治疗,其中药方剂根据病期不同而异,初期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组成:炙麻绒10g、杏仁15g、甘草5g、石膏15g、前胡15g、连翘15g、桑叶15g、鱼腥草15g、麦冬15g、黄芩10g、枇杷叶15g,喘重者加苏子10g,高热者加丹参15g,喘憋者加葶苈子15g,以宣肺消热化痰,并结合西药,短期口服抗生素罗红霉素片,每次1[
阅读全文]
1.3复方白马散组方
成分: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马钱子、草乌、乳香、没药、蜈蚣、斑蝥、冰片等共15味纯中草药,其剂量是按《常用中药手册》中口服剂量和外用剂量的安全要求配制,即:白花蛇舌草1000g,半枝莲1000g,马钱子、草乌、乳香、没药、蜈蚣各500g,斑蝥30g,冰片100g。
本试验组方中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癌中草药之一,能直接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