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和轻微饥饿有助于健康和延长寿命
中国唐代医圣孙思邈有一句名言:“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说明当时他已知道饥饿与健康之间的关联了。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限制饮食可以大大改善体内细胞的生物化学成分,使人类及其它动物的生理发生重要变化,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减少饮食会激发细胞中的“幸存”基因[
阅读全文]
353、梁实秋和抗战慰问团1940年在湖北访问张自忠。张自忠请他们吃了一顿饭,他因此餐最简单而又招待最殷勤而永生难忘:四盘菜一只火锅,以青菜或豆腐为主,点缀有肉片肉丸,被说是豪华的是每人加一只生鸡蛋放在火锅里煮。
354、毛泽东1951年5月,在北京听取首批入朝的志愿军四位军长梁兴初、吴信泉、温玉成、吴瑞林和副司令员邓华的汇报,时值中午,工作人员[
阅读全文]
381.老舍、曹禺1946年访美,黎锦扬在住所招待吃晚饭,他自己做炸酱面。吃完了,黎说:“简单得很,这就是意思意思。”老舍说,“意思得很好。”
382.伍廷芳访孙中山,孙留共晚餐,但伍知孙简朴,说:“我每日喜食花生、甘薯、鸡蛋和鲜鱼,不惯食肉,还是让我回家吃吧。”孙也不勉留,听其自便。
383.张宗昌嗜食,上海光复前夕参加光复军,初餐一口气就[
阅读全文]
1810、包天笑某日与友食阳澄湖蟹,盖时人食蟹多以一团一尖对搭,名曰“对蟹”,但不解何以称“大闸蟹”,疑误传。有昆山人方惟一说:“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这便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1811、顾颉刚小时候最喜欢吃虾,一看到饭桌上没有虾,就[
阅读全文]
怕生病,一是滋味不好受,二是花钱太厉害。
越是怕生病,人也就越好生病,尤其是步入35岁门槛以后。所以那些招聘人才的单位死活都要把年龄控制在35岁以内。
怎样才能不生病或少生病?恐怕人人都想过,我也想过,并且寻宝似地在文山书海里寻找着。
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教授看他[
阅读全文]
砂锅甲鱼大肉丸
用料:甲鱼1只(重约1000克),猪夹心肉500克,草鱼肉100克,鸡蛋1个,丝瓜300克,姜片25克,姜末15克,葱白末10克,葱结50克,鸡汤3000毫升,花生油、精盐、料酒、味精、鸡精、白糖、胡椒粉、香油、生粉、生抽王、香菜末各适量。
制法:1、甲鱼宰杀处理干净,将其皮肉全部卸下,与猪肉一起剁成粗泥;草鱼肉剁成极细的泥;丝瓜去皮,切成滚[
阅读全文]
我有一位亲戚,在不到50岁时就患上了淋巴癌,医生对她说这种癌的发展过程较慢,所以不用着急,如果是各方面调理得好,她可能还有15年好活。 现在已经过去23年了,但她还是好好地活着,而且活得很潇洒。向她取经的癌症病人很多,原来她的法宝有二:一是精神因素,她从不悲观失望,总是以乐观精神来看待人生;二是她的饮食调理得当,20多年来的经验,使她几乎可[
阅读全文]
405、毛泽东1949年初在西柏坡接见苏联米高扬等人,在宴会上他看不惯苏联人喝酒的那种傲气,就让厨师炒了红辣椒招待。米高扬没嚼上几口,便辣得张大了嘴直呵气,连眼睛都冒出泪水了,但毛泽东却津津有味地吃,同时打趣说:“在我们这里,不吃辣椒就是不能革命嘛!”又说:“你们能喝酒,比不过我们能吃辣椒,辣椒比酒味更浓哩!”米高扬听了翻译所译,说:“我们[
阅读全文]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醋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我国酿醋历史十分悠久,一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就有记载。醋是中国人历来爱用的调味品,适量用之,可使食物味道鲜美,增进食欲;烧骨头汤时加点醋,可使骨中所含的钙、磷等更多溶解于汤中;食用鱼蟹时加入一点醋,可以除腥味;凉拌瓜蔬加点醋,既可杀菌,又能软化菜中[
阅读全文]
祖国医学认为,“暑为夏之主气”。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经常选食一些药粥,对防暑降温、祛病延年、强身壮体、保健益寿大有裨益。常用的有:
红枣绿豆粥取红枣100克,绿豆300克,加水1.5升,明火煮沸后再改文火炖熬,至绿豆酥烂为止,加白糖100克调匀晾凉食用。有清热解毒、祛暑止渴、利尿消肿之功效。
莲子粥将莲子20克用温水浸泡去皮、去蕊磨成粉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