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个人视角

除了血压高,什么Q都不高
个人资料
博文
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传媒的?看看《时代》就知道了。在《时代》周刊主编理查德•斯坦格尔(RichardStengel)将代表全球网民的“你”(You)选为年度人物之后,他又带领着采编团队高调地加入了“你”的行列。在1月15日的“致读者”中,他以“新的一年,变化中的时代”(ANewYear,aTimeofChange)为题写道:“今天,我们的纸媒和网站各自占据了‘时代’品牌的半壁江山。从1月8日起,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華傳統文化的多元化力量,不僅改變中國,
也可能為全球的命咦鞒鑫幕?某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2-14 14:31:47)
美国国运走到尽头?民族灭亡的“轻松”一面
亚洲时报Spengler撰文/“花花公子”玩伴女郎出身的女星安娜.尼科尔.史密斯(AnnaNicoleSmith)上周突然暴死,不禁让人想起死亡有其幽默的一面。据报,史密斯以玛丽莲.梦露(MarilynMonroe)二世自诩,而两人之死还真是大同小异。这又不禁让人想起了马克思对拿破仑三世的嘲讽:“历史重复自己,但第一次是悲剧,而第二次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新京报》书评人高建军/最近几天一直读一本书,就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是一本演讲集。由于是演讲集,所以“均为当场记录,全是口语,未有文稿,”也“不作细节讨论,没有引证史料,更不用注脚”。  (《序》)因此相比许先生的其他专业著作,读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不过,轻松的阅读却依然有沉重的收获,这本书的上述特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沙祖康任职联合国,想起一段往事:
大约十年前,在纽约飞洛山矶的航班上,因为和沙先生座位挨着,加上舱内只有我和他两个中国人,就聊了一路,名副其实地“零距离”和这个外交战线上的“红小鬼”接触了五、六个钟头。
沙先生甚健谈,几乎是有问必答。那时,我还是而立之年的愣头青,有点玩世不恭,拿他的头衔开玩笑,说中国外交圈里“特命全权等于没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概十来年前吧,南京有个投资项目,朋友就打越洋电话问:愿不愿意做?我说要投多少?答,几千万吧。我说我一个穷光蛋,一时哪里拿得出几千万。(十年前不象现在有海外上市的路可走,有创投、私募的亲睐,国内亿万级企业家比纽约地铁轨道旁的老鼠还多,那时掏几千万真金白银是杀我也无法办到的)。但那项目听起来实在不错,于是就说,给我点时间,我来筹钱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中国婚姻忠诚度调查(ZT)●真正的伴侣之间的关系应当更多的是彼此在精神方面的“依恋”与个体独立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关系。  ●婚姻中的亲密是不能失去自我的空间的。  ●亲密的两性关系,需要两人共同为这种亲密关系做贡献,决不能将婚姻变成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  ●用夫妻的“合力”来应对压抑感。而不要在夫妇双方关系内部爆发争斗。  在婚姻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2-09 05:04:02)
一个出轨男人的自白(转贴)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的已婚男人由于厌倦了配偶的脸,便在内心深处进行着一张放纵欲望与恪守道德,寻欢作乐与忠诚婚姻之间的特殊战争:他们习惯于在适当的场合见异思迁地随机性地爱上另一个异性,而且是见一个爱一个。他们总是在扮演着诱惑女性下水的唐璜角色。他们总是不会放过在婚外偷鸡摸狗的机会,虽然他们在内心深处也经常被人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2-02 12:45:20)
我们的未来必然是将由精英和网民共同创造的: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在技术层面的“智慧植入”,一些网站本身就可能带有吸引网民公同智慧和公共智慧的功能。将“个性化”(Individualization)通过网络技术而形成智慧群体,已经不是什么新的发现,而成为一种趋势了。在这样一种趋势之下,任何网民,只要有出色的思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既便他们还是弱小的“个体”,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2-02 12:23:08)
“生物”还真有个“钟”呢。圣诞节想睡懒觉,结果早上七点就被这钟闹醒。
闲着无聊,随手涂鸦,谈谈关于“精英”和“草根”的看法。就象编故事那样,写到哪儿算哪儿,全当是“演义”。本文是凭自己的部分经历和记忆,应用“平民”的利器“WIKIPEDIA”检索写出的戏作。
1996年,我还是个对美利坚充满新奇与莫名膜拜的人。清晨6、7点,我照例会从公寓乘电梯到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