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山人

本人倾心历史话题,宗教知识。在此表达对同胞的友情,对民族的认同,对孔教的崇拜。
个人资料
博文

(二十三)靈光一閃見真章
…吾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引自:陶淵明,歸去來服毒不死的文天祥在牢舟中度日如年。一日掐指一算,七,八日後船過廬陵,魂歸故里吧!决定絕食.監護官軟硬兼施,文天祥都無動于衷。看著已絕食七天的文天祥奄奄一息,監護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船過盧陵時看见岸上一人腰系葫蘆,扛著一面白旗,旗中央寫著一個&l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二)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引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章

文天祥再见到吴坚等人时,已经天下变色了。被拘的文天祥怒斥伯颜:“贾似道背盟失信,蒙古兵兴师问罪,今执事背信,何以处置?”伯颜恼羞成怒,干脆把文天祥纳入祈请使北行,所谓祈请使就是被废黜的小皇帝及一批近臣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一)临危受命,天祥被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引自文天祥诗,过零汀洋

文天祥临危受命偕同右丞相吴坚及大臣谢堂,贾余庆,太监邓惟善等一行直赴蒙古兵大营所在地—因明寺。
议事之先文天祥就声明:“前丞相弃官而去,所谓议和之事,我一概不知,朝廷派我和吴丞相前来商量北军退兵事宜的。”匪酋伯颜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重返朝廷尽力而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引自:荆可刺秦皇

1275年,文天祥在江西见到太皇太后向全民颁布的哀痛诏云:“元军闯我长江,国家危殆,要求文武臣子不避患难,忠义人士共仇敌忾兴兵勤王”看到朝廷危急,文天祥就在江西组织了一支五万人的新军,为了筹军费,他献出了全部家产,因而带动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九)全皇后不忍羞辱悬梁去贾似道恶贯满盈遭天谴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宫中那得知。。。
全皇后绝笔
玉清宫里,度宗整日里浑混噩噩,无精打采,想起爱妃,只能以泪冼面。忽然小太监神色慌张地捧了军报进来:“启秉皇上,十八省告急文书,还有北朝的宣战文书”阅毕忽必烈可汗历数贾似道拘使败盟的罪状,度宗方了解贾似道一手遮天蒙骗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八)天下虽知有度宗朝中只识贾似道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
谚语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贾似道便是这妖孽的肉身。自从“鄂州大捷”后,北疆果然平安无事,度宗上台,江万里,文天祥入阁,更稳定了二国的关系。做官有时靠运气,贾似道就是在这时来运转的当口,不知就里的做着太平丞相。贾党到处标榜,是贾丞相治国有方,开创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七)理宗驾崩大宋进入倒计时
盖棺论定老而不死是为贼
“我的九转保仙丹呢?”
宋理宗咽气时的唯一挂牵
江河日下的大宋朝确如忽必烈起草的和平国书中所言:“别有盖藏之迹”。回溯到理宗景定元年,为了皇室的颜面及激励民心,理宗干纲独断,弄虚作假,把失地赔款的鄂州一役鼓吹成“鄂州大捷”,摒弃一切朝议,把贾似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六)忽必烈登基
和平不到绝望关头,决不言战争。。。
忽必烈可汗

公元1260年理宗景定元年,蒙哥可汗的暴毙成就了贾似道的丰功伟绩,也给了忽必烈亲王一个大好机会。行军在回返和林的各路蒙古将领在途中都收到赴开平召开忽里略台大会的通知以确立新的可汗,因此许多军队都向开平集合。这当然是忽必烈的策略,忽必烈安排在和林的心腹已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十五)家变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鸥阳伊人遗书

是日,文天祥又持了万言书奏章早早来到宫门等候早朝。小太监一句“皇上今天不上朝”,大家唯有打道回府,明日请早。
斯人独憔悴的文天祥,见不到皇上,无精打采地离宫回府,马车还未停稳,就见文忠扑到在马车前侧,一面哀号“少爷”一面已是泣不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伟光正的领导欠我父亲一声’对不起’!

光阴倏忽,父亲谢世已经二十年,他的音容笑貌时时萦回心头-他本来平凡得不值一顾,却在’事出有因’的理由下,竟然在大陆历届政治运动中担任’职业运动员’而抛头露面二十余年,直至退休.每每回忆当年父亲’印堂发黑,肝区受伤’之面容,总有一种呐喊的冲动.
一九四九年父亲二十九岁,已经是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