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军事文摘2006年1月27日   当庞大的郑和舰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中国失去了曾经傲视全球的海权力量,几陷万劫不复绝境。19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努力和成果即40年的洋务运动,就是直接被甲午战争中国在海权上的失败而葬送。只有完成了海权力量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算走上不可逆转之路。 当庞大的郑和舰队不再出海远航而在时间中消亡后,中国的历史发展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香港《广角镜》 2004年12月4日,美联社刊登了介绍中国最新的094型核潜艇在葫芦岛一个船坞内已建成的文章,美国国防部官员就此声称:“中国已建成第一艘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核潜艇。”这则新闻吸引了全球军界关注,西方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核潜艇技术已经发展到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境地,国内的中华军事网还出现了这种核潜艇的照片。继1999年国庆“东风-31”型机动战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新华网消息:美国《洛杉矶时报》24日发表文章,评美国《四年防务研究》,认为五角大楼的计划文件“忘记”伊拉克,急欲翻过伊战这一页。伊战的教训说明,美无力同时打两场战争。   文章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批评美军总是计划打上一场战争。但在五角大楼评估今后4年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时,在伊拉克战争阴影下制定的重要蓝图在很大程度上将恰恰相反。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亮相伊朗”的本身就已经赢得了一分 据新华社报道,1月26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会上,就伊朗核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有记者问:昨天拉里贾尼说他赞赏俄罗斯有关在俄境内进行铀浓缩活动的提议,还说其他国家也应该参与这个建议以实现全面的建设性合作。中国是否愿意参与这个合作?如果愿意,中国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第二个问题,俄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中国人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好戏不能一下子就结束了,总得吊起观众的胃口,观众当然更喜欢马拉松式百看不厌的“连续剧集”。我们认为,布什“挺身而出”的玄机之一,就是试图赶紧甩掉伊朗这个“核包袱”,赶紧“打发”中国这个“鬼粘身”。 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朝鲜核问题上,“大发慈悲”的北京慷慨地施展“中国智慧”,挽救华盛顿极其“宠宠”日本于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新网1月28日电据英国《金融时报》27日报道,《洛杉矶时报》和彭博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尽管大多数美国人对伊拉克战争感到失望,但是如果伊朗继续生产能够用于生产核武器的原料,大多数美国人将支持对伊朗动武。   上星期天至星期三期间进行的民调发现,如果伊朗政府继续能够使其制造核武的项目,57%的美国受访者支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同样是身位美国高级智囊的两位军事评论家,一位是华人。一位是地道美国人。2人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幕后黑手”一说面红耳赤。以下为部分内容:   美国纽约“奥斯维拉特”国际观察军事评论家约翰·安东尼博士美国现任华府对华高级战略分析家,其著作:《21世纪中国海军》。《关于美国武力对华策略报告》。《关于陆地对华作战研究报告》。   约翰·安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美国防部最近一份报告显示,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频繁调度,美国军队正疲于奔命,接近其承受极限。   据美联社25日报道,这份长达136页的报告称,美军在伊拉克部署10万左右军队并不困难,但由于战争时间持续超出预先设想,军队就需要更多新的兵力来替换先前部署的军队。而调度频繁削弱了美军对伊武装力量的作战能力。   报告称,美国军队为了达到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年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24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主持例行记者会。(节选) 问:我有一系列关于佐立克访华的问题。首先,请介绍一下2((水轩卜美战略对话将有何具体议题。中方如何理解应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中方是否和他讨论了中日关系?是否谈及伊朗核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问到了关于“利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德媒:伊朗提出邀请中国为该国提炼浓缩铀 【美联社消息】据德国媒体报道•西方与伊朗间、就伊朗重新启动核设施的争议可望取得突破,因为伊朗提出邀请中国为该国提炼浓缩铀. 德国《明镜周刊》引述德国政府高层证实伊朗日前通知德国愿意谈判俄罗斯的提案.就是由俄罗斯来提炼浓缩铀,但伊朗提出条件是中国也要参与。 俄罗斯建议在俄国境内代伊朗提炼浓缩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46]
[347]
[348]
[349]
[3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