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智慧那么好惹?引狼入室的华盛顿后悔莫及变zt

(2006-08-22 16:25:40) 下一个
●中国“亮相伊朗”的本身就已经赢得了一分 据新华社报道,1月26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会上,就伊朗核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有记者问:昨天拉里贾尼说他赞赏俄罗斯有关在俄境内进行铀浓缩活动的提议,还说其他国家也应该参与这个建议以实现全面的建设性合作。中国是否愿意参与这个合作?如果愿意,中国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第二个问题,俄罗斯对于伊核问题提出了建议,中国有没有就此提出自己的外交方案?中方主持了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对于伊核问题,中国是否会提出类似形式的谈判? 孔泉表示:我们认为俄罗斯向伊朗方面提出的建议是打破僵局的一个不错的尝试。我们也希望各方能够进一步发挥智慧,提出新的建议为重启谈判创造有利的条件。据我了解,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没有得到伊朗方面任何正式邀请中方参与在俄罗斯境内进行铀浓缩活动的建议。伊朗核问题在过去的时间里一直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进行谈判、处理的。当前的关键是打破僵局,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月26日“不厌其烦”地回答记者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提问,应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对伊朗核问题最详尽最明确的一次“立场表明”。 这不得不让人们想起几天前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个报道:1月23日出版的德国《明镜周刊》引述德国高层的话,证实了伊朗日前已通知德国外交部长弗兰克-瓦尔特 ·施泰因迈尔表示愿意就重新考虑俄罗斯提出的把伊朗浓缩铀活动转移到俄罗斯进行的建议,但谈判的条件之一是希望中国也参与这个计划。俄罗斯原子能机构主管谢尔盖·基里延科不指名道姓地透露:“伊朗的合作伙伴将于最近几天赴俄罗斯商讨此前被伊朗放弃的这一合作方案。” 尽管孔泉表示“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没有得到伊朗方面任何正式邀请”,但并不代表伊朗未曾提出“非正式邀请”,或者在稍后进行的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拉里贾尼与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的会谈中不会“正式邀请”。正如我们在1月21日版《“中国智慧”你在伊朗还好吗》中所评述的: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伊朗暂且“退一步”接受将铀浓缩转移到俄罗斯生产的方案,暂时避开锋芒,缓和事态的激化。这样伊朗依然可以在未来合适的时候,在自己浩瀚的国土上再造一个铀浓缩生产基地,只有天知地知不也照样“海阔天空”吗? 所谓“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当然包括伊朗现在提出的“中国也参与这个计划”这个条件。这个“急转弯条件”出乎欧盟三国当然还有华盛顿的“意料之外”,那就是说明了“中国智慧”参与伊朗核问题,真的不是来“噌饭”的,中国人果然让欧美人以至全世界“耳目一新”。 从中东大局来看待中国“亮相伊朗”这一问题,其实际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的“龙掌”已经开始跨越“洲界”。也就是说,不管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中如何“游手好闲”或“叱咤风云”,中国“亮相伊朗”的本身就已经赢得了一分。 “伊核和平新框架”已在北京心中。 ●“引狼入室”的华盛顿后悔莫及 众所周知,当伊朗在1月8日宣布准备重启核研究后,全世界都为之哗然,简直将欧美逼到快要失去理智的“悬崖”了。还没等华盛顿反应过来,1月9日伊朗副外长萨法里就即时“现身”北京,而且连续分别与中国外长李肇星及两个副外长进行“快餐式”会谈,对于其中是否还有别的什么特别级别的特别会见,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北京的保密工作应该在全球是堪称一流的,前些日子金正日在中国境内“大摇大摆”地“周游”了8天之多,别说沧海一粟的BBY,就连傲视全球的CNN、 BBC都没敢“一口咬定”呢。 在我们看来,德黑兰与北京应该早就已经达成某种默契,这一点我们曾在《在“中国智慧”启程伊朗之前》已作过评论。现在的“慢镜头”也基本印证了当时的一些推断。 其实,“把伊朗浓缩铀活动转移到俄罗斯”这一方案本来就是欧美首先提出来,只不过由俄罗斯向伊朗“照本宣读”而已。伊朗现在的这一“历史性让步”, 既是伊朗给自己也是给欧美一个“台阶”下来。这个“价码球”踢到欧美那一方去了,华盛顿该如何接球呢? 在我们看来,这个“价码”开得并不是欧美难以接受的,只是把一个“无辜”的北京卷入了“核漩涡”,俄罗斯也将大功告成乃至再铸辉煌,至少还多了一个要钱有钱要才有才的“智慧贴身男仆”。 如果欧美不予接受伊朗这一条件,这不仅仅让伊朗赢得阿拉伯世界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并在2月2日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特别理事会上“抢”到更多的赞成票,可能让伊朗核问题“止步”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内。最为“可怕”的,就是引起北京产生得不到欧美信任的感觉,你不信任我还让我来干嘛?以后的朝核六方会谈、东亚经济一体化、北美后院、全球能源等诸多问题,还想要中国“调味”吗?假如华盛顿和欧盟三国还要执意“安理会上见分晓”的话,恐怕前面还会有更多的更具诱惑的“中式陷阱”,那么就请别怪北京“不客气”了,十三亿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那一声“否决”自然就会诞生了。 毫无疑问,伊朗的这一“让步”,带有浓重的中俄伊“上合组织色彩”,也是对俄罗斯“回归大自然”的“小小纠正”,更充分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恒古不变的真理。 华盛顿从一开始的“初衷”其实是试图将北京牵进伊朗核问题,让北京见见“世面”给北京来点“颜色”,把中国那一票“稳操囊中”,但“中国智慧”是那么好惹的吗?“引狼入室”的华盛顿后悔莫及。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