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的人看到生猛海鲜就会垂涎三尺,想到的是活蹦乱跳的醉虾跳鱼。
中国旅游者到了日本看到公园里那么多不怕人走近的鸽子可能有人
流清口水,想到的是餐桌上油闷烧鸽。日本人看到鸡爪,青蛙拿到餐桌上就会发麻,发而减少了食欲。中国的糖醋活鱼遭外国人抨击虐待动物。在日本人们喜欢吃生的新鲜的马肉,在欧美人看来是无法接受的,因为马是骑马民族的精神伴侣,战[
阅读全文]
“盲人会弹琴,聋人会命名”母语和外语之间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
就像盲人与聋人一样,看不到普通人能看到的东西,听不准一般人
听到的东西。
当然就像许多盲人因为视力不好而手足或其他器官比普通人
发达,盲人的按摩或弹琴之类很见长。聋人(不是全部失去听觉)
者可通过失灵的耳朵获取一些信息,经过大脑加工然后形成一个
含意。所以有时候聋人听见一[
阅读全文]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不知有汉,何论魏
晋”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台湾人和中国大陆都采用
“北方官话”为普通话。由于半个世纪以上因为政治
原因造成的隔绝,有些词汇意思就不完全一样。
同样的朝鲜人说朝鲜话,北朝鲜和南朝鲜的语言也不可
能是100%一样。
当今中国的文化追求“简、平、短、快”的现象
越来越严重,首当其冲的是将人[
阅读全文]
最近看到一篇报导说:
“东莞出现人食人”,“婴儿汤”摆上桌面,丧尽天良!
台商最近流传著一个骇人听闻的进补潮流(婴儿)汤。
花三四千元人民币,就吃到一盅用六七个月大的(婴儿)
炖成的补汤,台商则形容是壮.阳胜品。东莞王姓台商,
自诩是(婴儿)汤的常客,几个月大的婴儿,加入巴戟、
党参、当归、杞子、姜片,加入鸡肉排骨,炖八小时,
很能[
阅读全文]
中日相同的汉字在日语中表示了不同意义,具有不同的意思。
在这日语里汉语的表形作用已经失去功效。
在这里将一些两个汉字的单词略举一些例子,可以看到日本
使用汉字和中国人的汉字的“貌合神离”的一些端倪,
供有兴趣者参考.你可以从这些不同读法,不同意义的单词
了解和熟悉中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自己的日语表达能力。
中日比较一个汉字单词
眦[
阅读全文]
一个“moment”的多种用法,不同意思
foramoment暂时的,当前的
forthemoment这个时候,当前
atanymoment什么时候,什么钟点
atmoment经常
inamoment瞬间的
inmoment瞬时见,很快
forthemoment应付场合
:tomakeshiftinamoment
我空想的幸福一下子化为乌有
Allmyimaginaryhappinessvanishedinamoment.
一个“call”的多种用法,不同意思
Callon访问~~人
Callat访问~~场所
Ca...[
阅读全文]
做父母的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漂亮的名字。
中国现代的潮流和时尚是喜欢用叠音字来取名字,尤其爱使用在
小孩特别是女孩的名字上似乎可让孩子显得更可爱。
像米老鼠,唐老鸭一样多是小人的伴侣,小孩也总是和动物,宠物相
联系的。
人们喜爱的国宝大熊猫,生下来就被取上可爱的名字:
“贝贝”,“晶晶”,“欢欢”,“盈盈”,“尼尼”----(谐音为“北京[
阅读全文]
资料
一、与日语相对应的汉语存在逆转现象
(注:左侧为日语,右侧为汉语,下同。)
暗黑――黑暗
硬軟――软硬
胃腸――肠胃
詐欺――欺诈
制限――限制
限界――界限
脅威――威胁
粛静――肃静
抑圧――压抑
伐採――采伐
誘引――引诱 [
阅读全文]
在这里罗列出一些笔者认为容易念错或难认识汉字
供有兴趣者作为参考。
不追求那些怪异而生僻的而是在写作读书里经常遇到的汉字。
鼙(pi)
芏(du)
芎(xiong)
芟(shan)
苎(ning,zhu)
芤(kou)
茕(qiong)
苫(shan)
苘(qing)
茜(qian,xi)
荑(ti,yi)
荸(bi)
茛(gen),
莨(lang,liang)
葜(qia)
蕤(rui)
薅(hao)
蘖(nie)
薨(hong)
薜(bi)
奁(l...[
阅读全文]
中国人读书时喜欢“连估带猜”或干脆“认字认半边”,
有时“歪打正着”可以“八九不离十”,有时却是“不着
边际”。在交谈中经常听到一些人“口吐珠玑”却“错
别字连篇”,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让人满头
雾水。
如果是写文章,虽有错别字以视为“误排”而给予订正。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