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0-03-09 06:01:02)
没有开放的体制,怎末有开放的教育。
没有开明的教育,怎末有开明的思想。
没有开明的思想,怎末有创新的理念。
没有创新的理念,怎末有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技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2-26 07:18:14)
前世的因,今世的果;今世的因,来世的果。昨天的因,今天的果,今天的因,明天的果。我相信因果,来世,和轮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2-26 07:06:11)
你用十分钟完成作业,别人只用了五分钟;你用一小时完成答卷,别人只用了30分钟,那是聪明。
别人用20年成就的事业,你只用了10年;别人在临终才明白的事理,你在身体力行之时已经参悟,那才是智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1-11 05:42:58)
四十以後才明白:好朋友是應該相互欣賞,而不是相互利用。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階層中產生,而窮人和富人,百姓與達官,草根與明星,白丁與學者則永遠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因為不在同一階層,便永遠也不會有對方對本階層的深刻體會與感悟。
四十以後才明白:飯應該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點一點的做。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應該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1-20 11:35:40)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人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11-20 11:17:38)
说起生活,就不能不从衣食住行谈起。世间跨度还是还是从2000年刚来美国谈起。来美国之前,陆续去到过欧洲、香港和其它小国。看到过普通人的平时着装风格,一般是T恤加上全棉西裤或牛仔裤。我把过去在公司上班没机会穿的牛仔裤、全棉西裤以及全棉衬衫、T恤全部塞进箱子,带到美国。此举到不算出格,这些衣服在这里很大众,很入流。在美国,不管租的公寓或买的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11-20 11:10:59)
初到美国时的兴奋被眼前的现实击碎。2000年1月当我走出芝加哥国际机场时,仿佛回到中国的某个西部城市。在空中我从飞机的舷窗向下俯瞰,只见广阔的大地被白茫茫的积雪覆盖,整一个白色世界。而眼前与想象中美国的高楼大厦也相去甚远,哪儿看到超过五层楼的房子。机场外寒风刺骨,我惊讶这就是美国。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也工作了6年,也去到很多欧洲国家,自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1-06 05:13:58)
某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回答是经济的高度发展、5000年的文明、文字、奥运、火箭升空。。。
   我紧接着又问:假如清晨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菲律宾人,你还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吗?或者,你变成了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1-04 12:06:47)
芝加哥号称美国的第三大城市,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美国中西部文化重镇。想当年圣路易斯作为美国中西部开发的根据地,若不是居民思想保守,芝加哥也不会有今天的荣耀。博物馆林立,美国期货交易市场,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拥有那时世界第一高楼西尔斯大厦,据称有1.5万名员工在大厦里上班,麦当劳、芝加哥公牛队、麦克尔乔丹等等,一切的一切均为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0-26 12:57:49)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也好笑得不得了。初中也有毕业典礼,美国的初中既是六、七、八年级的总称,高中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即是中国的初三到高三,但是在2009年6月17日晚上参加Chi的毕业典礼后,我却兴奋不已。在毕业典礼前的几个星期,学校就已发出通知,告知开始的时间是晚上5:30,但要求所有学生和家长在5:15之前到达。学生的着装是有要求的,有衣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