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独自生活和独立生活

(2012-01-29 06:38:58) 下一个

亲戚家的小女孩从上海直接来美国来上私立高中,放假两星期中把她接回家住,正好与我家孩子同龄,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文化教育出来的结果。

Chi出生在上海,10岁小学三年级来到美国,接受的是美国式教育训练,Ada出生在上海,在上海读书,初中阶段住校学习。

Chi喜欢看美国MBANCAA蓝球赛,对每支球队的队员和以往成绩了如指掌,看篮球也打篮球,尽管打得一般,Ada自称也喜欢篮球,喜欢James,但对于Miami的情况一无所知,队员状态和球员成绩毫不了解,喜欢的只是球星自身的表现,当然从不玩球,从不锻炼,没有任何兴趣。

Chi的喜怒表现在行为上,开心就大笑,气愤就反击,在语言和行为上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Ada没有喜怒,至少没有很多表现,开心表现最多的是明天没有生物课,或这星期没有课,主要是动手做项目。

Chi知道自己要什么,尽管是最后一分钟的决定,至少了解自己要做什么,要去争取什么,不要什么,Ada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要去争取或做什么,或用什么办法才能做到,十分清楚地知道你会帮她安排好,从众多的选择当中筛选出给最后的方案给她。

从众多的两个多星期的共同生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的明显不同,Ada父母自认为Ada有住校经历,有独立生活的经验,自己会照顾自己,这是中国父母亲家长们的共识,但这是不正确,在中国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独立的生活,而是独自生活,家长们看到的是表象,远离父母,住校、睡觉和吃饭都随大流,衣服洗不洗都可以带回家等等, 但真实的请情况是睡觉有统一的时间,吃饭有统一的时间和统一的食物,上课和自习有统一的时间,任何事情都有学校给了一种选择,而且通常只有一种选择,学生们在家里有家长照顾每一天的生活起居,最基本的是你渴了,家长会给你倒水,你饿了,会给你准备食物,当然会问你要吃什么,但通常家长会以“对你好”的理由给孩子一种选择。

在学校所有的教育以理工科委主,缺乏人文教育,强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不怕”,在强大的理工科培训下,孩子们只有一种正确答案,要么对,要么错,即使连语文、自然常识也只有一种正确答案,要么多,要么错,课堂上给的答案永远是正确的,跟以上不一样的一定会被扣分,拿不到好成绩,家长和老师会批评,考不进好高中,好大学。即使最终结果导致标准答案只能有一个。在这种强压之下会有思想吗?

独立生活的能力是有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往往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种,不是别人已经筛选完了后,提供给你最后的一种,而是不管别人有没有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你独自去筛选,这是第一步,家长和老师会以他们的经验来帮助你,但是不是一定正确的,最终的选择一定是你自己的选择。这种独立的思考,不光在学校里,在学习中,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每时每刻。

朋友曾戏言说中国的孩子是圈养的,美国的孩子是放养的,我想这是很好的一个概括。

独自生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生活历练,才能步向独立生活。我希望看到Ada,以后所有的中国孩子们由从独自生活走向独立生活的那一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