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汉武帝在杀掉钩弋夫人之后曾经有这样一句解读:“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这句话的涵义是非常深远的。这不是出自一个普通的历史爱好者之口,而是出自一个执政长达半个世纪的老练成熟的政治家之口,而且,这也不是托词,而是一定意义上的政治格言。 我们看待历史人物的行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粟裕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平反或者说恢复一定的名誉,这和整粟裕 的人有关。我党历史上素来有这么三种整人结论:一种是好人整好人;另外一种是坏人整好人;再一种是好人整坏人。 对于后两种都好办,自然是平反和继续。唯独第一种一般都比较棘手。再有,如果里面牵连了领袖在内,问题就会更加复杂化。比如刘伯承一事,以刘邓的关系和后来政治上的清明与拨乱,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王佐、袁文才被杀事件是党内历史上特别是井冈山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以为,这件事本身并不是偶然的,它和我党一直以来的改造和使用旧军队的整体指导方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毛泽东当时宣读文件时就是担心王袁二人有异动,才暗自减免了 那么关键的一段。但是,包括毛泽东在内无不一直忠实的执行党的关于旧军队改造的大政方针:使用不能信用,信用不能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昏君的种类大致是:庸、暗、平、劣。皇帝在封建社会中 是人治的最高集权点,所以,社会舆论对皇帝的要求即使是苛责也不为过。如果一个普通的百姓平庸或者庸碌并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皇帝则不行。 在这四种中,真宗本人至少占了三条,也就是庸、暗、平 ,他前期因为有寇准、毕士安、王旦、李沆这些人辅佐, 尚能够听一些真正的话,而后,王钦若等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汉光武帝刘秀这个人在两汉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他所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光武帝本人同功臣共始终的行为也被后代史家所称颂,可以说,汉朝从崩溃到中兴,光武帝功莫大焉。 1.光武帝的出身 光武帝的出身和他的祖宗汉高祖刘邦是截然不同的,刘秀家门豪强,外祖父一支在当地是富庶的地主阶层,这和刘邦的家庭是无法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反复上演着君权和相权相争 的一幕幕活话剧,经久不绝。即使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之后,相权通过内阁票拟的形式再度复活于政坛,除了满清一代以外,其他王朝相权侵凌君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唐宋时期,宰相体制尊贵、礼绝百僚,虽亲王不能为之下。所以,一旦出现乾纲独断的君主时,君主和宰相的冲突就在所难免。汉武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韩信本人不是不知道刘邦对他的能力的厌恶,至少在降封为淮阴侯之后也多少明白了,可是,韩信硬是把内心的兴味索然表现出来,以致于在樊哙的面前也不假以词色。这是韩信长于谋人、拙于谋己的具体表现。延至现代,在我党的高级将领中彭德怀和林彪的身上反射的也非常清楚。 建国之后,很多人以为大功告成,其实,内里的巨大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原来山头林立的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刘邦之杀韩信向为天下所诟病,但是,拨开历史的迷雾重新审视 这段往事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历史的悖论之中。 韩信虽然经过刘邦头号管家萧何的推荐成为刘邦军事上的第一助手,可是,刘邦始终对韩信存有戒心。这点特别是在韩信自立为齐王时更加明显,刘邦骂道:“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要不是机智者如张良、陈平及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雍正曾经说过,对于统治者而言,用人是第一要务,其余皆为枝叶。毛泽东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家自然也是一直把用人作为 头等大事来看待的,而且,也正是他在用人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 和足够的驾驭手段,才使得他的事业变得如日中天起来。 毛泽东之用人是深得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名言“使功何如使过”这句话之内中的三昧的。虽然很多统治者也知道它的涵义,但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北宋太宗、真宗年间有一位幽默、正直的将相,叫马知节,这个人的事迹虽然不被史书多加称道,但是,他的几件小事至今想来 仍然是很有回味之感的。 马知节的父亲马全义很受赵匡胤的信任,死后追赠太保兼大同军节度使(这个节度使的赠号和杨业相同),所以,马知节很小就受到宋太宗的眷顾,赐名知节。 王小波、李顺起义的时候,王继恩奉命全权围剿起义军,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