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董必武的资格很老,他比毛泽东大八岁,毛泽东在延安时尊敬的称呼为兄,后来统一称为董老,董必武和谢觉哉、徐特立、何叔衡并称党内四老。何叔衡早死,所以,到了解放之后,四老又加进去了林伯渠。董必武一直担任比较重要的领导职务,解放前是陕甘宁边区的代理主席、南方局副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解放后就是政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代主席,他是中共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起蒋介石的侍卫长俞济时可谓是大名鼎鼎了,这位国民党军中 的“小字辈”虽然没有显赫的战功和耀眼的政绩,却是人人都不敢开罪的特殊人物,以戴笠那样骄横的特务头子也要经常给俞济时抛抛媚眼才行,从毛庆祥到陈希曾没有哪一个侍卫头子居然得到蒋介石十几年的重用,从一个普通的侍卫人员摇身一变而为集团军总司令而后晋身总统府军务局局长,俨然北洋时期的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黄维是国民党军著名的土木系的中坚,也是陈诚的亲信,为人儒雅、多谋,然而临机不断、过于优柔也是他平生最大的缺点,也正是这个缺点最终埋葬了蒋家王朝的嫡系精锐部队十二兵团,也 终结了黄维的曾经比较辉煌的军事生涯。 黄维的参加黄埔军校居然是江西同乡方志敏为他居中联络而成的 ,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之一的赵醒依是他的新生入学介绍人 。1938年,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次回北京一个比较意外的收获就是又见到了李锐同志,老人虽然苍老了很多,可是谈起田家英这样的难得的故人来仍旧是感慨良多。以前,读过一些关于田家英的作品,对这位“佼佼者易污 、峣峣者易折”的年轻的毛泽东的近臣的印象很深,经常把他和 陈布雷相比较,觉得他们虽然出身和经历不尽相同,然而殊途同归以及各自的困惑与迷茫又是那样的相像,不免有动笔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没想到这篇文章被道兄给转到了这里,我就简单说一说吧,当初,我们几个人一直呼吁上边重视民国史,希望能够重修民国史,可惜到目前为止也才拨给五十万元的经费,《北洋各派关系史》一书就是用这笔资金搞成的,×为洁同志一直和我合作的比较好,但是,这次她写的关于北洋的几大将的观点我不能苟同,所以,我也只为她争取到了书号和经费,并且请西大的同志给他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沙皇俄国时期,帝俄财政部有一个专项基金,归口在总务厅的下面,名字就叫“李鸿章基金”,李鸿章接受俄国人的贿赂在沙皇时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而且,这笔基金的设立就是沙俄财政大臣微德向沙皇建议的,总数一共是三百万卢布,约和190万美元左右。这笔钱存在华俄道盛银行,但是却由财政部直接管理支配。而华俄道盛银行用微德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巩固俄国在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直以来就对朱棣的为人不很感冒,小时候看一些关于他的书总是讲他如何残暴,后来长大了看的更多的还是他发明的抄家杀人的办法,比他老子狠多了。 然而,等到真正准备研究朱棣的时候,我发现以前的看法其实也是停留在一种意气上,没有客观全面的解读这位明朝的名副其实的第二代统治者。特别是和商传先生聊起朱棣的一生之后,感觉真是有必要给这位雄才大略的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高饶虽然垮台,但是,毛泽东把高饶事件继续作为手中的王牌,时不时的就祭起它来。在毛看来,高饶事件等于毛泽东救了刘少奇一次,至少是第二次树立了刘少奇的威望。这在刘少奇的确应该感铭肺腑的一件大事,而把和高饶有些许牵连的人按下不表,又有随时可以利用的余地,由此来看毛泽东早已把最初以高岗为掩护的尴尬完全掩盖过去,其后,毛泽东的一些做法不仅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刘少奇在建国之后,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半独立的系统,和高岗五虎上将相对应的,刘少奇也有“四大金刚”,那就是彭真、薄一波、安子文、林枫。(“四大金刚”一说是饶漱石叫出来的,一时传诵)彭真、林枫、安子文都是顺直省委的老人,薄一波在1947年就作为刘少奇新组建的扩大了的华北局的副手,这就是后来被四人帮称之为“华北山头”的开始。其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下面再来看看饶漱石,饶漱石一直以来被视作是刘少奇提拔的亲信,这是一个误传,其实,饶漱石虽然也是工运干部出身,并且在北满期间和刘少奇有过相识,然而,他的真正见用恰恰是身为东南局副书记时对项英的密告得以上达天听,使得毛泽东对他刮目相看,以后,刘少奇主持华中局和新四军的工作,饶漱石知道刘少奇是毛泽东派到华中的代表,自然曲意逢迎、百依百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