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毛泽东和林彪最后的较量

(2004-08-01 18:13:06) 下一个
然而,这个第二号人物的概念在毛泽东和林彪二人心目中各有不同的解读。毛泽东认为,林彪已经得到了党章所提供的应有保障,作为文革的最大功勋的酬庸,林彪已经得其所在。而林彪则不这样看,林彪认为,从1959年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尽心竭力的辅佐毛泽东,特别是打倒刘少奇之后,林彪不过是分我一杯羹的念头而已,刘少奇原有两个主席,一个国家主席,一个国防委员会主席,如今,林彪贵为副统帅,区区一个名誉的国家主席怎么就不能继承呢?而且,林彪的要求在林彪自己看来以林彪之于毛泽东的巨大作用看并不过分。即使如此,毛泽东也不同意,毛泽东不仅不同意,还一再和林彪打哑谜,或者说问候林彪同志好,或者说反正我不当,要当就要董老当好了。这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戏弄让林彪着实不满。所以,林彪准备让集团的几个干将出面造成一种既成事实来压毛泽东。 林彪之所以敢于采取这种行动,在于他于文革初期对毛泽东的观察,因为凡是一旦涉及到林彪和其他人冲突时,毛泽东几乎都是最后站在林彪的一边,还有一点,像罗瑞卿、贺龙,毛泽东一开始都是并不同意打倒的,后来还是同意拿下,可见,毛泽东一开始说不行的事情也有改变的余地,这种错觉让林彪认为这次设立国家主席仍旧可以照章办理。再有,林彪自觉他和张春桥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到底还是有差异的,其实,林彪这种想法并不奇怪,比如谭震林也说过:“我不相信主席只要老婆不要战友。”在包括林彪在内的一大批人虽然知道毛泽东对江青比较信任,然而还没有到了言听计从说一不二的地步,此外,打击张春桥得到的响应也会是很多的。 但是,林彪这次打错了算盘,毛泽东非但没有屈从于他的先入为主,反而借题发挥,甚至给林彪一种感觉是毛泽东似乎一直在等着林彪作出这样的决定好一网打尽。这也就是给林彪翻案者捏造出来的所谓的圈套说和陷阱说的来源。 毛泽东写出一点意见之后,打的虽然是陈伯达,实际矛头是对准了林彪,这时候的林彪负气大于冷静,他让吴法宪不要检讨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在他看来即便是提错了,你毛泽东不准备让我林彪做国家主席了,也没有必要如此的不顾情面,得罪到底。林彪这时的委屈心情应该比较大一些。可是,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决定。利用陈伯达的错误立刻把林彪系统联系起来,最初的目的就是在政治上搞臭林彪集团,让外界感受到林彪犯了错误。 我在参加叶帅传记编写组时,范硕同志亲口说到一件事:“1970年9月10日,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后的一天夜里,周恩来突然给叶帅打电话让叶帅去毛泽东那里,叶帅去后,和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起研究批陈的问题,毛泽东还责成叶帅调查陈伯达的历史问题。”在这个夜里,毛泽东和叶剑英等人是不是还交待了其他的事情,虽然没有资料披露出来,但是,根据后来事情的发展看,显然是一定的,因为九月十日的会议上还决定除周恩来、康生、李德生负责陈伯达专案组以外,董必武、朱德、叶剑英遇重大事件可以参与意见,董和朱都已经老迈年高,只有叶剑英才是真的毛泽东所需要的人才,以后叶剑英作为党中央副主席兼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部分的取代了林彪也说明了这个毛泽东当时的思考的推论是成立的,叶帅到福建后把陈伯达的问题弄清楚汇报毛泽东,毛泽东虽说在接见陈伯达后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温和,可是,事后,毛泽东亲笔批示道:“陈伯达早期就是一个国民党分子。混入党内后,又在一九三一年被捕叛变,成了特务,一贯追随王明、刘少奇反共。他的根本问题在此。所以他反党乱军,挑动武斗,挑动军委办事组干部及华北、军区干部,都是由此而来。”(参见《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四日黄永胜检讨材料要点》第5页)毛泽东给陈伯达如此定性,而且,他还一再说过:“陈伯达背后还有人”,林彪等人的恼怒是可想而知的。 根据熊向晖的回忆,黄永胜等人的检讨是连总参二级部部长这一级别的人很多都是不知道的,黄等人如此敷衍了事,背后则是林彪的指使和撑腰,林彪这么做的内在原因,现在看有两点:一是林彪还在等毛泽东对他网开一面,这点有林彪请求辞去副主席的信作为证明;二是林彪通过毛泽东一贯的手法知道,一旦被迫认错,那么,非但不能给予改正的机会,反而会加重人家打击的力度。所以,毛泽东后来经常说:“他(指的是邓小平)和林彪、刘少奇不同,他还是做自我批评的,林彪、刘少奇从不做自我批评。”(参见《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但是,林彪没有等来毛泽东的宽恕,相反则在一九七一年九月五日和六日分别听到了李作鹏转述刘丰的关于毛泽东谈话的内容以及顾同舟的告密,这时,林彪才意识到毛泽东不仅不准备原谅他,还准备就此收拾掉他,来个一锅端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林彪不再对毛泽东报以幻想,相反则做了过激的举动,九月八日,下达后来被称之为“反革命手令”的“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这份手令要办什么?林立果传达的什么命令?都没有相关的辅助性材料给予必要的解释,目前我们读到的解释其实都是从林立果后来在九月十二日前后的行动失败来推断的。根据对林彪以往行为的分析,虽然不排除林彪作出准备干掉毛泽东的想法,但是,以林一贯谨慎的用兵思维,在没有足够的准备的情况下做这样的非常之事应该不符合林彪的作风,当然事起非常有时也是临机变化的,然而,我们倒是更觉得这件事这件比较唐突慌乱的刺杀行动来自林立果等少壮军人的鲁莽更合适一些。 林彪集团是典型的军人集团,他们内部有两大块,一个是以黄吴邱李等人为首的旧军人,这些人跟随林彪出生入死、可谓忠心耿耿,但是,用林立果的话说“这些老总政治水平不高”,什么政治水平呢?从林立果的行动看,那就是冒险犯难的水平不行。二个则是林立果为首的小舰队成员,这些人中像周王李于等人不仅是林彪集团的死硬派,也是典型的冒险派,他们空前迷信枪杆子的作用,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鱼死网破、不计后果。在毛泽东步步进逼之下,后一种势力的意见明显占了上风。叶群的秘书兼内勤王蓝多回忆说,她在叶群的枕边发现过一张被叶群一直保留的写着“与其坐以待毙,何若起而伐之”的纸条。(参见焦烨所著《一个秘书眼中的叶群与林彪》,天地图书公司1993年版)这张纸条比较能够反映出当时林彪集团内部的主导思想,军人的好狠斗勇的思路让林彪集团中的一些骨干不愿意像刘少奇那样坐以待毙等待宰割。于是,铤而走险。文革之前,林彪曾经对叶群说过:“一个权字,一个快字,这是政变的两字诀窍。现代政变可以在一个早晨把权拿到手。搞政变,夺权的代价要最小最小最小,收获要最大最大最大,时间要最快最快最快,可是要找专诸这样的刺客也最难最难最难。”这是林彪熟读政变经得出的体会。(参见少华等人著《林彪的这一生》)林彪的这个总结后来确实被小舰队成员运用到了刺杀行动中去了。 那么,现在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问题,林彪对待小舰队的做法是什么态度呢? 林彪这个人性格中除了心机深邃以外,就是比较顽强,不轻易屈从他人的看法。毛泽东对他的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林彪从消极走向反面。 在文革中斗争刘少奇的每一步林彪都是清楚的,毛泽东首先是采取的一种逐渐诱导的做法,一点一点的让刘少奇步入陷阱而不觉,刘少奇不仅没有察觉到毛泽东要打倒他,反而还在积极的配合毛泽东洗刷自己,他还以为可以通过一些检查和认错来抵消毛泽东对他的打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五一六通知和打倒彭真,当时已经有人意识到彭真的倒台将意味着刘少奇的地位的不稳,可是,刘少奇本人还居然不以为意。毛泽东就是抓住刘少奇的这一点,抓住刘少奇的自己承认的错误不断上纲上线,直至把刘置之于死地。刘少奇的惨死经过,林彪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在他看来,如果这次庐山的事情只要林彪自己承认幕后的黑手就是他的话,那么,刘少奇的命运未必不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届时,自己的亲信、家属都将遭到覆灭的最大打击。在著名的反革命纲领性文件《571工程纪要》中说到毛泽东“每整一个人都是置之于死地而方休,一旦得罪人就得罪到底。”这个工程纪要不一定是林彪自己亲自口授的,但是,这里面应该能够体现林彪的一些意思,因为林立果是林彪刻意培养的接班人,在林立果身上一定有很多林彪的思想在作祟。基于林彪对毛泽东多年的认识和毛泽东南巡过程中的气势凌厉的谈话,特别是林彪在一九七零年十月十二日回复毛泽东信中提到:“我深感不适宜为主席的接班人,请主席酌定,我完全拥护主席的决定。”等于说林彪已经间接的向毛泽东讨饶(这是以林彪的眼光来看的讨饶,毛泽东则不这么认为)。然而,毛泽东并没有放林彪一马的意思。毛泽东说:“九届二中全会上犯了错误的人的前途有两个,—个是可能改,一个是可能不改。犯了大的原则的错误,犯了路线、方向错误,为首的,改也难。历史上,陈独秀改了没有?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王明、张国焘、高岗、饶漱石改了没有?没有改。”毛泽东已经把林彪问题上升到路线斗争上来了,而且,喻意中比之如张国焘等人,汪东兴回忆这段往事时还说他们听了毛泽东的这番讲话真有如倾盆大雨一样。(参见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时候的林彪已然绝望。所以,他采取狗急跳墙的做法也是情理之中的。即使是同意小舰队的做法也是不足为奇的。然而,那些盲目给林彪翻案的人连林彪当时的这个背景都不顾及,一力的胡乱开脱,这是不符合历史的。 可是,我为什么在《林彪其人》一文中说林彪取巧最终害了自己呢?因为林彪这次的打算还是没有摸准毛泽东的主脉搏。毛泽东固然要打林彪,但是,却不是准备向对付刘少奇那样对付林彪,换言之也就是还要给林彪一个基本出路,前提是林彪必须下台,毛泽东曾经说过:“林彪改了仍可以当常委。”这句话是周恩来在后来传达毛泽东关于批林整风时说的,根据与会者的回忆,毛泽东是在南巡途中说的这番话的。看得出来,毛泽东虽然要林彪下台了事,但是,就此说毛泽东准备弄死林彪也是缺乏依据的。毛泽东于1970年10月8日给林彪写信说:“秋风又起,保重身体。”林彪有感于此,才给毛泽东写了十二日的那一封变相的认错的信,毛泽东看后回复道:“此议不妥,你我在路线上、在大是大非的斗争中基本还是一致的。”这里面不乏双方演戏的痕迹,但是,也从侧面说明毛泽东这时候对林彪正如他所说的“还是要保的”。可是,毛泽东为什么后来又改变了主意了呢? 回京后,毛泽东一再要求黄吴叶李邱等人作出深刻的检查,然而,七一年一月开始,黄等人一直敷衍,这里面就有我前面说过的林彪的担忧所在,因为林彪的担忧,所以,黄等人自然不能把检讨向纵深发展,自然也就达不到毛泽东的要求,而陈伯达一介书生拼命的鼓吹天才显然不会没有幕后指使的,林彪如今连个正常的认错都没有,毛泽东怎么可能放过他呢?就算毛泽东想从轻的发落林彪,是不是还有有一个台阶下?杜修贤回忆的林彪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幕,林彪不辞而别,当着外人的面,始终不与毛泽东交一语,即令是你林彪再大的委屈,总没有理由让毛泽东向你低头的道理吧?而毛这个人从来都是好斗,几乎很少屈服于外力,除非这个外力也是推动他总方针的力量,比如文革中拿下贺龙等人,总的方针还是继续深入文革斗争。现在,来自林彪的对抗和软顶显然不是什么支持他的外力,况且林彪是他一手培植起来的人,如今居然敢于分庭抗礼,毛泽东焉能不怒? 发生在天安门上的这一幕是七一年五一节时分,而后在七月九日,毛泽东夜晚召见熊向晖后,得知黄永胜等人继续敷衍塞责,勃然大怒,下月十五日就动身出京,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南巡。 毛泽东南巡的策略是直捣黄龙、敲山震虎。这次和上次打倒刘少奇决然不同,网上一些翻案者认为毛泽东是瞒着林彪进行了倒林的活动的,这些证据主要是毛泽东曾经亲自说过不要传出去的话和林彪知道毛泽东南巡的内容的迟到推断出来的。然而,实际分析起来就会知道这些人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呢?毛泽东在八月十八日开始找武汉军区负责人刘丰谈话,第二次找刘丰谈话是在八月二十七日,第二次谈话直接涉及了叶群和林彪,一周之后,李作鹏(9.5日)就知道了消息。难道以毛泽东的精明会不知道刘丰和林彪的关系?毛泽东嘴上虽然说不要说出去,但是,如果真的不想让林彪知道或者要等到回京之后再让林彪知道的话,毛泽东是不是可以换一种策略和谈话方法呢?比照整治刘少奇时,毛泽东还不是行动诡秘、对外封锁,一九六五年文革第一回合拿掉罗瑞卿时,毛泽东和林彪以及不超过十个人知道这件事。在整治陆定一时,更是知道的很少,等到准备出台五一六通知时,刘少奇几乎是一头雾水赶到会场的,而这次毛泽东接二连三的找到林彪的心腹大将和刻意提拔的亲信刘丰、丁盛大谈特谈历次党内斗争,含沙射影,以后几乎图穷匕见,难道没有一定的深意吗? 毛泽东南巡的重点就是武汉军区、广州军区、南京军区,我们都知道这三个地方是林彪安插亲信最多的地方,像司令员刘丰、丁盛等人都是林彪一手安排的,毛泽东不仅直接找到他们,开门见山的点出问题所在,而且,还给他们上课。林彪集团的其他大将像程世清、陈励耘等,毛泽东对丁盛说:“你们和黄永胜的关系那么深,黄永胜倒了怎么得了呀?他是办事组里边井冈山的独生子。”这句话已经把矛盾基本的暴露出来,不过,毛泽东说黄永胜是独生子显然是还有一些保留的看法的。(参见汪东兴《毛泽东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毛泽东也多次说到林彪“这次保护林副主席,没有作个人结论,他当然要负一些责任。我看他呀,那些人帮了他的倒忙。”以及“不管谁犯了错误,不讲团结,不讲路线,总是不太好吧。回北京以后,或者一个一个的,或者三个四个的,还要再找他们谈谈。他们不找我,我去找他们。”可见,毛泽东准备回京之后揭开问题的盖子。有人就此说毛泽东口是心非,这是不太客观的,毛泽东这样不厌其烦的吹风就是敲山震虎的一种做法,就是要林彪在获取这些消息后主动提出自己的错误。 毛泽东南巡讲话洋洋洒洒、行云流水一般,这和毛泽东打击刘少奇时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讲话判若两人,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毛泽东面对的就是军队的负责人,毛本人是依靠军队起家的,也是这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人,说起军队的历史如数家珍的另一层涵义就是告诉世人一个硬道理,除了毛泽东以外,谁也不要想在这支部队上打主意。毛泽东对刘丰说:“我要管军队了。我光能缔造就不能指挥了吗?”又说:“我就不相信我们军队会造反,军下面还有师、团,还有司、政、后机关,你调动军队来搞坏事,听你的?”毛泽东以人民军队的鼻祖身份再次强调了党指挥抢的原则,其内涵也在于警告林彪等人不要以为掌握了三总部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毛泽东准备不给林彪留下任何余地,就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放出这样的狠话来,毕竟毛泽东还在外地,而林彪集团的主要头子还在北京。毛泽东打垮刘少奇时,还做了很多铺垫工作,拆除了刘少奇的篱笆,切割他和邓小平等人的关系,可是,在这次打击林彪时几乎一开始就点了林彪、黄永胜的问题。 在时间上,毛泽东最初决定在六四年就打倒刘少奇,到得一九六七年刘少奇被抄家拿问,最后到一九六八年刘少奇全面垮台,前后一共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从一九六五年上海会议收拾罗瑞卿开始,到一九六八年十二中全会全面解决刘少奇也是差不多三年的时间,然而,从庐山下来不过半年多,毛泽东竟然直接出京直捣林彪的腹心,而林彪从一九七零年八月庐山会议溃败到一九七一年九一三逃亡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如果真正算起毛泽东直接针对林彪的打击,那么也不过半年光景。林彪集团中黄永胜等人直接控制着军队的三总部和部分军区,为什么这么快就垮掉了呢? 首先,林彪本人由于长期养病,不过问军政,所以,没有能够通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形成自己牢固的山头,虽然文革中黄永胜等人迅速提升,但是,时间很短,起的作用有限。林彪不同于刘少奇,刘少奇长年主持中央一线工作,特别是邓小平的结盟,形成书记处之于刘少奇如臂使指,而书记处成员既有政府成员,也有军队成员,可以保障刘的政令畅通无阻。这也是毛泽东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先解决彭罗陆杨等书记处主要成员的原因。 其次,林彪集团比较单一化,主要集中于军队,而军队本身就是想当复杂的,也是毛泽东一直以来不容许他人轻易染指的禁脔,所以,撬动这个杠杆是很难的。 再有,毛泽东很快的控制了北京军区和北京卫戍区部队,从而把北京周围严密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林彪虽然通过亲信可以对三总部发号司令,却是难以调动机动兵力一兵一卒。 而以上三点其实也是早在毛泽东的洞察之中,惟其如此毛泽东才敢于放胆大言,并且公开到南方视察打招呼,在毛泽东的眼中,林彪无能为也。而且,毛泽东认定林彪虽说亲信众多,然则羽翼未成,所以,解决起来不用兴师动众。因而,在打倒林彪过程中很少看到毛泽东对付刘少奇的那种“剥笋”战术,而是掏心战术。 毛泽东的本意是他回京后,林彪在得知这些消息后,可能也被瓦解的差不多了,自然要主动出来认错,即使不主动,也要开会最终来解决林彪了,毛泽东以为林彪就算是不那么俯首帖耳,至少也该检讨错误。哪知道在这点上,毛泽东错误的估计了林彪,林彪自然也错误的估计了毛泽东,二人的想法第一次南辕北辙起来。 现在公认的说法是毛泽东觉察到林立果他们可能要对他采取不利的举动,所以,专列才出其不意的改变行程,其实,毛泽东这种虚实结合的做法是由来已久的,在丰台车站部署的那一番也不完全是针对小舰队的,早在毛策划打击刘少奇时,毛泽东就对北京军区做过具体安排,毛泽东的卫士陈长江回忆道:“主席问我,你这个警卫,枪里面有没有子弹啊?有坏人啊,你要提高警惕呢。”(陈长江著《跟随毛泽东二十七年》)毛泽东让李德生、吴忠等人上车一方面是询问北京的动向,一方面照例办理警备的任务,再有,就是和这几个人交了底牌,回京就是为了斗林彪而来。按照汪东兴的回忆,毛泽东似乎发觉了林立果等人的阴谋,所以,出其不意的在上海等地做了一番布置。根据相关材料的对比,当时毛泽东镇定自若、调度有常。相反倒是林彪集团不明就里,以为小舰队事情败露出来,这才引发毛家湾对于出走的争论。 林彪出逃后,有人建议毛泽东把林彪的飞机打下来或者派出飞机拦截时,毛泽东否决了这个建议,他说:“林彪还是我们党中央的副主席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拦,让他飞吧。”按照当时的情况拦截不是做不到的,毛泽东真要想林彪今天死,林彪是等不到明日活的。毛泽东这时对林彪生死的决策可以说毛泽东多年以来和林彪相处的心境复杂到了极点的表现。林彪是毛泽东的宠儿兼学生,也是毛泽东战争年代依赖的名将和建设时期充当整人的急先锋,更是明确写进党章的接班人,毛泽东虽说藐视舆论,但是,就这么一个接班人如果不认真处理,中外势必引起强烈的反弹。这在毛泽东显然是不愿意看到的。毛泽东对四个伟大说讨嫌,可是,他也表达过对伟大导师的这个名衔的热衷,毛泽东思想深处中国封建传统中的内圣外王思想一直左右着他,李锐就回忆到,毛泽东曾经很有热情的讲过:“帝王者,一世之帝王,圣人者,百代之帝王。”毛泽东既然要垂法后世,那么自然不希望林彪事件成为他的“圣德之累”,诚如邓小平说的那样:“谁不听他的话,他(毛泽东)都要整一下,但是,整到什么程度,他还是有考虑的。”(参见邓榕著《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对于整垮林彪这个接班人,毛泽东当然会有一个综合的考虑的。后来,在批判林陈反党集团的座谈会上,周恩来还说过:“林彪要是不跑,还是可以做政治局委员、常委的。”还有一个间接的例证就是后来在部署批判林彪时,下面就有反响,认为批林批不下去,因为林彪说的很多话都是直接和文革的基本路线联系到一起的。这还是在国内,这还是在林彪死后死无对证的情况下发生的,毛泽东宁不虑此?(具体详见郑谦著《批林整风运动始末》,载于《中国共产党若干历史问题写真》,1998年6月第1版 ,1109页) 结束语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毛泽东和林彪的这场斗争,虽说缘起于国家主席之争,实则在于毛泽东从十二中全会后就不想让林彪成为刘少奇第二,而林彪因为“功高不赏”以致于剑走偏锋,想要通过硬性设立国家主席以达到其目的,但是,毛泽东对于林彪的尾大不掉已经深感不安,何以能够让林彪在政府中再分一杯羹呢?于是,二人矛盾日益加剧,以致于终于陷于决裂。 就国家主席本身来讲,如果扣除所谓的“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伎俩不说,还是应该设立的,也因此不能说林彪试图通过当选国家主席来篡党夺权,可是,林彪和那些盲目给林彪翻案的人恰恰忘了一点,为什么毛泽东说要当就请董老当的话,也就是说如果林彪提议董必武或者朱德他们来做国家主席的话,显然没有任何危险,而毛泽东也不是一定不设国家主席,如果设立的话,那么就请那些德高望重但是毫无事权的空心大老来做,毛泽东鉴于刘少奇的教训是决不可能赋予林彪再大于九大党章之外的权力的,换言之,毛泽东更倾向于林彪作为一个摆设的接班人出现。林彪为了毛泽东不遗余力的先后得罪党内大批干部,十几年如一日的鼓吹迎合毛泽东错误的谬论,而今却连一个象征性的国家主席的虚君位置都倒不了手,内心怨气自然可想而知。这样,种种累积的矛盾通过庐山的一场似乎十分滑稽的游戏--天才之争发酵开来。 从历史上看,林彪一直奉毛泽东为领袖,畏之如虎,所以,如果说林彪在庐山就准备铤而走险的争夺第一号人物的宝座,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林彪的人物性格的。但当林彪等人走下庐山之后,由于毛泽东不断算帐,导致林彪不得不步步后退,而林彪又鉴于刘少奇等人的惨死,不甘心就此束手被擒,所以,听任林立果等小舰队成员采取了冒险犯难的举动,非但没有促成大事,反而为自己提供了他人攻击的炮弹,随着毛泽东回京的步伐的临近,林彪只有北逃苏联,终致摔死荒野。 而毛泽东自己亲手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因为最亲密战友的背叛,从而使得大家从组织路线上开始对这场浩劫产生了种种疑问,毛泽东此前产生的巨大威望也因此而受损。在这场悲剧中,没有一个人是胜利的角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66)
评论
寻踪 回复 悄悄话 温相,可有1949-文革前刘少奇系统人马的资料,希望有机会拜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