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史札记(57)--韩信·彭德怀·林彪
(2004-01-18 14:50:09)
下一个
韩信本人不是不知道刘邦对他的能力的厌恶,至少在降封为淮阴侯之后也多少明白了,可是,韩信硬是把内心的兴味索然表现出来,以致于在樊哙的面前也不假以词色。这是韩信长于谋人、拙于谋己的具体表现。延至现代,在我党的高级将领中彭德怀和林彪的身上反射的也非常清楚。
建国之后,很多人以为大功告成,其实,内里的巨大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原来山头林立的党内在战争年代无暇细顾的种种恩怨就此都将得以清算。而在毛泽东来看,天下粗安,收权已是关键,
雅不欲更多的人对中央指手画脚。当适时,只有敛容逊避才可能
或免,而仍旧强项犯颜,鲜有不败者。惜乎,彭德怀本人就没有
从中吸取教训,还以为依旧可以直言不讳,依旧可以建功立业。
他在刘伯承的悲剧中不仅没有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反而比之刘伯承更近一步。在这点上,林彪显然比之彭德怀要狡猾的多。林彪自建国之后直到五八年出任党中央副主席,长达九年的时间里
基本是养病为主,很少过问政事,因而躲开了初期的几次大的风波,也正为此,像高饶事件林彪可以轻松卸下了包袱。然而,林彪这位战场上一贯善于谋人的人后来仍然不能摆脱韩信似的命运
,实在是因为他的取巧过了头,聪明过了劲。
1959年庐山一事,彭德怀本来没有任何理由卷进其中,但彭德怀
以天下自任,以苍生为念,所以,不能脱身,而林彪由此深谙毛泽东的底细,从此大肆吹捧毛泽东,不仅把毛泽东捧上了神坛,自己也一跃而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副统帅。可惜,这时候的林彪也忘了刘少奇、彭德怀的悲剧是如何开场的了,听任部下和妻子(老婆和儿子)胡闹,不仅没有像早期那样韬晦,反而逐渐把自己暴露在前台,第三次庐山会议之后,再想回到五八年之前也已经不可能了,遂一条路走到黑。连半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
,有人现在鼓噪着说给林彪平反,假如林彪没有外逃的话,或许
还有可能,然而历史不容假设。
韩信以矜伐取祸;彭德怀以直道取祸;林彪以取巧取祸。虽则同
途,实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