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史札记(58)--汉武帝蹂躏宰相
(2004-02-10 07:24:40)
下一个
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反复上演着君权和相权相争
的一幕幕活话剧,经久不绝。即使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之后,相权通过内阁票拟的形式再度复活于政坛,除了满清一代以外,其他王朝相权侵凌君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唐宋时期,宰相体制尊贵、礼绝百僚,虽亲王不能为之下。所以,一旦出现乾纲独断的君主时,君主和宰相的冲突就在所难免。汉武帝就是
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在汉代,宰相号称是“上佐天子理阴阳,
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的君王之下第二号政治人物,而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杀戮宰相如同寻常人家宰杀鸡犬一般,难怪在这一时期,宰相成了被宰之相的简称了。
汉武帝执政期间,先后一共有十几位宰相,其中除了极个别的得以善终,其他的都是或者被杀或者自杀或者族灭,而汉武帝的宰相队伍中不乏外戚、勋旧、宗室、将领,但都被汉武帝视作呼来
喝去的奴才,这在早期封建社会是非常罕见的。
刘彻出身贵公子,却丝毫没有曹丕、曹叡、司马炎等人疏阔的缺点,自十几岁即位之后除了初期曾经逊让于太皇太后之外,其余时间段里都是牢牢的控制着朝政,他首开尚书替代丞相处理军国大事的先河,为后代帝王削弱相权立下了规矩,世以秦皇汉武并称不是没有原因的。
汉武帝任命的首任宰相是自己的亲戚,奶奶的堂侄窦婴,窦婴是
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和周亚夫、栾布等名将同列。他和自己的
姑姑窦太后的关系不是那么好,一度因为顶撞太后被削去了门籍
,窦太后喜欢幼子梁王刘武,汉景帝喝酒喝高兴的时候说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刘武,让窦太后非常兴奋,偏偏窦婴不识时务的站起来说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向来只传给儿子,没听说传给兄弟的
,陛下说这样的话,就是失言,请自罚一杯酒。汉景帝这时酒劲
也过去了,知道自己的失语,所以,就坡下驴,立刻喝了一杯罚酒。可把身边一直喜气洋洋的窦太后和梁王气得不得了,从此疏远了窦婴。汉武帝一上台,很快把这位表叔找来目的很简单,就是准备推行儒法对付老太后的。然而没等窦婴帮上忙就又一次的
被自己的姑姑赶下了台。
窦太后死后,皇帝启用自己的舅舅田蚡作宰相,田蚡是一个十足
的小人,一旦得势,马上翻脸,因为他的原因,汉武帝被迫杀了
窦婴,因为皇帝的母亲也就是田蚡的姐姐王太后对汉武帝发脾气
说:我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人欺负我的兄弟,要是我死了他们还不都被给狗吃了吗?汉武帝依靠母亲和姑姑的力量做的皇帝,所以
,自然不敢违反母亲的意思,因而只好委屈表叔窦婴了。田蚡在
窦婴罢相以后,特别专横,朝廷任命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要他来点头,家里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这让年轻的汉武帝特别愤恨,一次他对田蚡说:“你的官员任命完了没有,如果任命完了,我该任命我的官员了。”汉武帝看见田蚡家的土木工程后愤愤的说道:“怎么不把国家的武库搬来?”田蚡这才明白这位不满弱冠的皇帝的权力欲望是相当强烈的。田蚡死后不久,淮南王刘安(
汉文帝的侄子)叛乱被杀,田蚡交通淮南王的事情败露,汉武帝说:“假使田蚡活着,已经族诛了。”
在窦婴和田蚡之间有一个许昌的人做丞相,没有什么贡献,后来
功臣的后代薛泽做了丞相也没有任何建树,等到平民出身的公孙弘出任丞相时,汉武帝时代才真真开启。
为什么说公孙弘一出现或者说此公做了丞相,汉武帝时代就出现了呢?这里有这样一个原因:
汉武帝之前包括武帝本人初期的执政,丞相不仅在汉家制度上可以封驳皇帝的旨意,而且丞相
本身的人选也是构成对皇权制约的另一特殊原由。从惠帝开始,历经文帝、景帝、武帝(早期
),其中的丞相(相国)如萧何、曹参
、陈平、周勃、灌婴、申屠嘉、陶青、周亚夫、薛泽、窦婴等,
他们的荣华富贵或者取自军功,或者取自世袭,或者取自姻戚,
与皇帝的当朝赐予关系不大,比较能够说明问题的就是他们的爵位早在就任丞相之前便已经
有了,所以,他们对于皇帝的恭顺程度显然不是那么的大,陈平、周勃等人且不说,以申屠嘉
为例,
居然公开准备对景帝的宠臣晁错动手,而且还以不能先斩后奏为耻。申本人不具备周勃那样
的功勋,也不具备窦婴那样的门第,
甚至不具备周亚夫那样起死回生的本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曾经
受知于高祖的老臣也敢于和景帝抗衡,可见相权的力度和丞相人选的关键了。
然而,公孙弘和他们都不一样,这位几乎和萧何有着比较类似的
刀笔吏出身的老书生正所谓一介寒儒,如果没有汉武帝的挖掘,
他可能就此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汉朝丞相封侯自公孙弘开始,这里面虽然只是和前代
相比颠倒了一下封侯的时间顺序,但是涵义却大不相同。公孙弘以布衣任丞相进而封侯,体现
了恩出自上的全部意义所在,而以往侯爵不以出任丞相取自,现在只要
就任丞相自可以不奉大功而封侯。丞相成为皇帝赏赐的手段,丞相人选不再出身豪门,换言
之,假如你可以取得皇帝的信赖和宠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成为现实。汉武帝在没有
完全改变制度的前提下,改变了制度的执行者的身份和背景,仅此一点
可以看出刘彻其人的智慧和能力在两汉二十多位皇帝确实是翘楚
,不要说元成哀平等无法望其项背,就是昭、宣、明、章等皇帝
也不能和他同日而语。比起他徒有虚名的老子汉景帝更加胜出了
。
公孙弘本人自然清楚刘彻之所以选中他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政治
上特有的“孤立”,既无功劳可援,也无背景可依,一切的荣辱
都是取自皇帝本人的许可。所以公孙弘不仅成为汉初以来最为俯首帖耳的丞相,也是从来不
在乎群臣对其指责的厚脸皮,因为他知道大臣对他意见越大,他越是孤立无援,皇帝对他的宠
信就越加巩固。史称:“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直臣汲黯和
公孙弘约定一起奏报,可是一旦当黯的说法不能和皇帝的意思对路时,公孙弘就宁可得罪黯
而逢迎皇帝,所以汲黯指责公孙弘虚伪,皇帝不以为意。公孙弘还威权于主上,刘彻施特恩于
属下,
君臣在各取所需、各自揣摩的情况之下,平稳的渡过了第一时期
,公孙弘既不像主父那样咄咄逼人,也不似李蔡那般昏聩不堪,
他平庸的同时不乏惕厉,因而他成为汉武帝时代真正得以善终的
三位丞相之一不是偶然的。(和石庆屡受责备以及田千秋见用于晚相比,公孙弘可以称得上
唯一的了)
汉朝的丞相权威是很重的,有记载称:皇帝对丞相礼遇隆重。凡拜相,天子临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皆得朝会。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申
屠嘉做丞相时,不仅难为景帝的宠臣晁错,而且一度要杀了文帝的佞幸邓通,周亚夫直接反对景帝封大舅子王信为侯。然而,这些抗上的举动在汉武帝一朝几乎绝迹,耐人寻味的是号称是儒家
正宗传人的丞相如公孙弘等人在直谏方面反而不如法家出身的汲
黯。此外,汉武帝一朝的丞相不仅权力被侵夺之大为汉初所仅见
,而且其人的能力和品格也实在成问题。
汉武帝不但在选拔丞相的人选上大做文章,而且公然把朝廷分为
内外两朝,内廷供奉的官员从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到给事中、
光禄大夫都居中用事,而后汉武帝死前以昭帝托孤的重臣霍光、
上官桀、金日磾无一不是出自内朝。霍光用事之后,居然以大将军的身份准备把田千秋(丞相、富民侯)下狱,可见,经过武帝
一生的努力,丞相的威风早已冰消瓦解了。
汉武帝除了限制丞相的正常权力、加重给事中等内朝官的事权之外,还逐步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使之得以和丞相平分秋色。丞相位缺,往往以御史大夫继其任。故俗称丞相、御史大夫为二府。张汤为御史大夫,每奏事,直至日晚,天子忘食,而丞相则徒有虚名,天下事皆决于汤。甚至连皇帝的诏令也都由御史大夫下达。张汤和稍后的桑弘羊成为武帝遏制外府权力有效的拐杖。
而公孙弘之乖巧也正在于此,他其实是明明知道张汤对于自己形同监视,却一再和他交好,二人之间经常吹捧,让汲黯大为恶心
,但却被武帝视作放心。相反,庄青翟就没有看清形势,所以最后只好自杀了事。
公孙弘之后的宰相中只有石庆和田千秋是得以善终的,其中田千秋是后来轮台思过提拔上来的“火箭干部”,姑且不论,单说石庆确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石庆是汉朝著名万石君石奋的儿子
,石奋家族是汉初黄老学派忠实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后来汉宣帝说汉家法度是王霸道杂糅也是取自于此,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
,却也并不排斥法家和黄老,石庆为人恭顺,身任太仆时,皇帝问他一次出行有几匹马,石庆其实对此早就熟记在心,可还是当着皇帝的面重新数了一遍,报之以实数。尽管如此,石庆本人在任上也多次受到汉武帝的谴责,好在有家门的余荫,得以不死。
石庆前后的李蔡、赵周、庄青翟、公孙贺、刘屈鷔等人都不免橫死,其中,公孙贺接到汉武帝的任命之后,顿首涕泣而不能起,
人以丞相为富贵,而此时则以丞相为畏途,由是见之,可知丞相
在汉武帝时期的地位了。
汉武帝以御史大夫监临,以大将军统军,以给事中宣达,丞相形同木偶,而汉武犹不为已,还要借口其他理由,经常斥责和杀戮
丞相,以玩偶视之,用蹂躏一词当不为过,然汉朝制度也就此走向中央集权的成熟期,后来汉宣帝、光武帝、汉明帝等人无一不是汉武帝丞相学说的继承者。而武帝挺立内朝实开后代台阁制度
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