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看了网友们写的读书笔记,很不好意思,很惭愧。嘿,你们那叫读书笔记吗?那叫读后感,书评好不好?我这才是正宗的读书笔记,读了以后记下来吗。 接着笔记,中国老手,英文资料中,谈Chinahands(实际上可以翻译成“中国汉子”),一般都会引用的有两本书,一本是TheOldChinaHands,作者是CharlesG.Finney著(Doubleday&Company,Inc.1961),这本书是写美国陆军第十五团,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面俩篇英文书名里里都有ChinaHand这个短语,这是指那些对中国情况很了解的外国人,往往是在中国住过相当一段时间,到不一定是学者,可以是各种人,比如传教士,外交官,甚至士兵,可以翻译成中国通,也可以翻译成中国老手(这个短语常常称为OldChinahand),“手”意味着是行动(hands-on),而不是理论。这里上一本也是以ChinaHand为名的书, TheChinaHands,theAdvent[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戴维斯,JohnPatonDavies,Jr.1908年生于中国四川,传教士家庭,二战期间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也是一名中国老手,他的回忆录,与上面李杰明的,都用了ChinaHand这个名词。戴维斯还有一本书叫DragonbytheTail:American,British,JapaneseandRussianEncounterswithChinaandOneAnother。 ChinaHand,anAutobiographybyJohnPatonDavies,Jr.由宾州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于2012年出版,戴维斯戴墨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洁明,原名JamesLilley,曾任美国驻中国大使,在那之前曾在CIA工作,负责开展对中国的情报工作。本博是他回忆录中几张照片: ChinaHands,NineDecadesofAdventure,Espionage,andDiplomacyinAsiabyAmbassadorJamesLilley出版社是PublicAffairs,1997年。 李洁明父亲被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派往中国,大约是20世纪初,所以李洁明生在中国, 李洁明是最小的那个小不点,穿深色衣服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同一本书里的照片,上一篇全是上海的,这里上几张北京的。 英文说是北京的BeggarBridge,我怀疑应该是指天桥。 以前书上看到说北京天桥艺人有耍熊的,这张是具体的图像 李鸿章在1876左右在天津,那时应该是李中堂生涯的高峰时期,摄影师是LorenzoFisler 1930年代,北京茶馆 1949年2月27日,北京人民翘首期盼解放军入城--我稍微加工了一些,英文原文是c[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这几天关于上海很热闹,我也凑热闹,上些形象,作文字的补充。来自这本书:AmongtheCelestials,ChinainEarlyPhotgraphs由FerryBertholet和LambertvanderAalsvoort,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在2014年发行。1890年代拍摄的上海老城的城门。1890年代,上海南京路。右边这楼是丽华照像(相)放大公司。1870年左右,上海城墙(viewofthecitywall,Shanghai,c.1870)上海三位女士,1870年前后,由BaronRaimundvonStillfried-Ratenicz[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赖肖尔是一名美国的日本学者,赖肖尔是他的中文名字,英文名是EdwinO.Reischauer,既然他是日本专家,可能还有日文名。他不仅是学者,还是外交家,担任过美国驻日本大使,并与日本人松方春结婚,松方春(MatsukataHaru)我前面有过博文介绍,是日本名相松方正义的孙女。维基百科上介绍赖肖尔,他是1961年肯尼迪总统任上担任驻日本大使的,1964年被日本一个有精神病的青年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哈罗德艾萨克(HaroldIsaacs)在他的Re-encountersinChina:NotesofaJourneyinaTimeCapsule(M.E.Sharpe,1985)中,除了前面博文里谈的鲁迅照片外,还谈到吴强。说到吴强,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肯定比知道小说/电影《红日》的人少。对了,吴强恰是《红日》的作者。艾萨克1980年访问上海时,吴强是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到机场迎接艾萨克,当天晚上的欢迎宴会也是吴强主持。吴强1911年生于江苏农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7-08 17:54:01)

以前看过杨步伟自传的中文版,记得是翻印的,很久以前了,那时大陆还没有版权一说,拿来就翻印,但是不是正式出版,而且印的也比较粗糙,不记得有照片,说句题外话,那些翻印的带点学术性的书,后面的索引也都不印,这给真正的学术研究,带来不便。 这是英文版,杨步伟说,她写的是中文版,英文是由赵元任翻译的。 杨步伟一看就是福报大的人,好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7-07-08 17:04:45)

前面上过两篇食谱,一是项美丽写的,另一篇是近100年前某外国人写的中国食谱,里面有马连良的请柬。这里再上一篇,是杨步伟写的食谱。杨步伟你们知道吧?那么赵元任知道吧?只要你不是太年轻,应该知道赵元任,语言学家,清华四导师之一,后来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杨步伟是赵元任夫人。杨本人也是洋博士,东洋,日本留学。因为有这些来头,这本食谱,有胡适和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81]
[82]
[83]
[84]
[8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