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在新疆问题上的行动“只会加剧国际社会对新疆正在进行的种族灭绝和危害人类罪的日益审查。我们声援加拿大、英国、欧盟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伙伴和盟国,呼吁(中国)结束侵犯和践踏人权的行为。”佩洛西和布林肯都用“世界”一词暗示国际社会也谴责中国在香港和新疆的行为。 每当任何美国人使用暗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这是马凯硕七月一日发表在美国《国家利益》上的一篇文章。在这个反华政治正确的时期,马凯硕能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对华政策难能可贵。我用翻译软件先翻译了一下,然后人工校对了一些不通的句子,肯定很多错谬之处,大家凑合看吧。英语好的可以看原文,链接在后面。忙活了一天我只弄了一半,后半部我今晚接着弄,明天再发上来。 -----------------------------------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在四书之中,我个人认为《大学》和《中庸》是掌握儒家思想的关键之作。这两本书原本是《礼记》中的两篇,据说是孔子授课的记录,由曾子和孔子的孙子子思整理成书。 《大学》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而是大人之学,也就是君子之学。大人是与小人相对的。孔子口中的小人也不是我们现在语意中的那种奸佞小人,而是指没有受过圣人教育,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赵婷在获奖感言里说:他从小受父亲“人之初,性本善”观念的影响至深,让她受用一生。中国也有句老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童年时就定型了。这话当然可以被证伪,但你又无法否认它有正确的一面。 如果从对生活经历的反应来划分,世界上可大致分为两种人。一种人是小时候或在进入社会后,因为有过被虐待,被歧视,被欺骗等各种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1-05-20 10:26:19)
在中国文人圈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不管政治观点如何,却全都是鲁迅的粉丝,都视鲁迅为精神领袖和文坛偶像。最典型的要数陈丹青和孔庆东二人。 这俩人分立左右,却都致力于研究鲁迅,都喜欢做青年导师给年青人讲鲁迅。俩人的视频我都看过,别看陈丹青演讲时显得文质彬彬,可他有点神经质的表情还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退步集》我也看过,简直是他个人的吐槽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1-05-17 05:43:33)

馒头看似简单,可真做好不容易。我做馒头从来不用Yeast,那东西发出的面只适合做菜包子和豆包。馒头必须要用面肥,也即自然发酵的面团做酵母。 烙饼,包饺子或擀面条时留下一小块大概一两的面团,放到小饭盒里至置室温下一到两天就会自然发酵。将自然发酵的面团用水泡开,就用这种面肥水和面,面不用和的太硬,和好的面放二十分钟后再揉一遍,然后置于室温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有人换马甲就是换件衣服,人还是那个人。比如师太换成红袖添香老板娘马甲,写贴说话,文风口气一点都不变,一看就知道是师太(或老板娘)。可小艾妈换马甲就像换了个人。 小艾妈妈通情达理,说话幽默风趣,语带机锋,很有禅味。可一披上小核桃的马甲,立马就变成一个女共党,活脱脱一个叱咤风云的造反派。这哪是换马甲,简直就是大变活人啊。 为了夺取茶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个问题似乎一直是国民党及其粉丝始终纠结的问题。按《南征北战》里那个参谋长的话,不是蒋介石太愚蠢,而是毛泽东太狡猾。这似乎成了国民党对失败的总结。 坛里很多人为蒋介石抱屈,认为老毛太狡猾了,利用了抗日战争的时机壮大自己。可他们从来不说,这个机会是蒋介石拱手让给共产党的。 蒋介石是一个只重军事,忽视政治的军阀。所以他的思维跳不出自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25 14:36:32)
一九九四年,沈阳第一家肯德基店开业,位置就在现在的沈阳站对面。那时沈阳站我们都叫南站,战前广场矗立着一个苏联红军纪念碑,上面是一辆铜制的坦克。 我的一个六零后朋友是这家店的第一批员工,后来又当了店长。他告诉我,他进店时的店长是一个美国白人,一个厚道又勤快的中年汉子。这个美国店长了解了沈阳当时的平均工资后,深表同情,说你们工资也太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觉得这是一个主题模糊的电影,也许符合现代派的叙事风格。 电影一开始,一个一脸沧桑的中年女人在晨曦中告别朋友,从公租仓库里拉上自己的家当,开着自己的房车去流浪。这样的开场,让我以为是要讲述一个无家可归者的故事,即哈灵顿笔下的另一个美国的故事。 六十年代时,作家哈灵顿写了一本引起巨大反响的书--《另一个美国》,该书将美国的贫困问题推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