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23-04-05 08:01:01)
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会演戏,而且热衷于演戏。动物不会演戏,他们虽然有时也会为人类表演,但那是靠条件反射训练出来的。人的表情丰富,动物没有表情,即使大猩猩有点表情也是很贫乏的。于是我胡思乱想,得出一个结论:人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会演戏是一重大原因。 人为什么会对戏剧着迷,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事。明明知道戏剧都是虚构的,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4-03 14:21:52)

我有一个朋友是澳门的小富豪,早早就进入了财务自由。我去珠海和澳门都是他请吃请喝,平时他也基本不在家里吃饭,没有应酬的时候也会约几个好友在饭馆里吃。这次疫情期间,珠海和澳门的饭店都关了门,他不得不亲自下厨做饭,终于用上了家里装修很好但多年未用的厨房。 疫情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在群里晒他的新菜,煎牛排,香煎银鳕鱼,奶酪焗三文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4-01 10:32:42)

当看到冯唐的油腻中年时,我眼前就跳出一张胖乎乎的满是酒色财气的脸,因为在国内时,这样的脸见的太多了。这也是我对油腻最初的感性理解。 为了对抗油腻,有的人坚持锻炼,保持肌肉和身型。我一老友,七十了,他从六十几岁才开始锻炼,如今每天负重深蹲170磅,俯卧撑几百下,锻炼的腿部肌肉比小伙子还有劲,走路健步如飞,跑步毫不气喘。他既让我自惭形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克拉克森是英国最著名的电视主持人,亿万富翁。也许是腻烦了伦敦的喧嚣日子,六十岁时决定回自己的农场当农民,电视片就是从他回到自己的农场开始的。 克拉克森农场有六千亩土地,之前都是交给当地的一个年青的老农民凯勒布打理。凯勒布才二十出头,却是个经验丰富、精通农活的地道老农民。他十三岁就开始放牛养牛,种地养牛都是行家里手。这个一本书都没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3-03-22 06:55:53)
《我们的日子》烂尾了,小雪花出演的前半部非常精彩,很有《人世间》的味道,可大雪花出现后,整个剧情就演变为青春偶像剧了。我是勉强看完,本来想打十分的剧,我最后只能给个五分。可惜那些好演员了。 最近没发现什么好剧,看到一个谍战剧《沸腾的群山》,竟然和文革时那本著名小说同名。出于好奇,就点开看了,没想到还真就是文革时小说《沸腾的群山》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来纽约如果不坐几次地铁,那你只了解了纽约的一半,即那个悬浮的纽约。地下的纽约也是纽约,纽约地铁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公共设施,没有之一。 纽约地铁里最频繁的两句广播是:1,Standclearbeclosingdoor,Please.2,seesomething,saysomething。后者是911之后才出现的。 2,纽约最深的地铁站我以前一直以为是7路终点34街站,那个滚梯是我在纽约见过最长最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3-03-09 20:03:03)
朋友问我:这一生,对你影响最大的几本书是哪些?这还真把我难住了。仔细一想,这是个分阶段的问题,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和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不同的,毕竟人是要进步的,不可能被一本书影响了一辈子,除非你早早就信了某个宗教,一辈子不改初衷。 我的阅读史是从小学二年级期末的暑假开始的,那时文革正在酝酿中,尚未开始,而我认的字可以让我勉勉强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23-03-01 17:55:44)
大姐、二姐和小哥(上) 索大爷一家与二记家住南二楼的一套房子,索大爷家住南北两间,二记家住南边一间。两家在一起住了很多年,从来没有发生过口角。索大爷三个孩子,大姐、二姐还有比我大两岁的文果小哥。 大姐是前进歌舞团的舞蹈演员,长得白白净净,很好看。这不是我自己发现的,而是母亲经常夸赞的。母亲说,整个大院有两个大姑娘最好看,一个是大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纽约中央火车站建于1903年,于1913年开始正式使用,总共花费八千万美元。GrandCentralstation建设时间十年,以那时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水平,可以说是傲视全球的美国速度。而现在的美国建设速度已成了美国人民嘲讽的对象。别的地区不知道,纽约改造一个白石桥就用了十几年,而在三十年代时,纽约建这座大桥仅用了三年时间。 中央火车站四十年代时因为高速公路的发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2-26 12:39:32)
小涛的故事(下) 大概是1970年初,江叔和方姨从干校回来准备下放,小涛每天都忙着收拾行李。那时候下放的机关干部,主要是历史有问题的,再就是因为单位派性斗争被找点茬而下放的。小涛家被下放,很可能是因为方姨的出身问题。然而,小涛对下放农村不仅没有抵触,反倒有点兴奋。那时,下放是响应毛主席五七干校指示,学习知青“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